大荒纪事(张鸣教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大荒纪事(张鸣教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精美图片
》大荒纪事(张鸣教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大荒纪事(张鸣教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087676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4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1.9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张鸣教授短篇小说集。余华、王跃文 倾情推荐!带你领略激情燃烧之外,别样的北大荒风情!


内容简介:

该书讲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各地或因上山下乡,或因逃荒的人们,如何在“北大荒”农场生活的故事。作者以自己的同学、农场的职工、职工家属以及农场附近的农民为对象,在忠于事实的基础上,记录了他们微小而传奇的人生,将这一段尘封的历史娓娓道来。

全书通过70余个故事,对底层人民命运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深沉的揭示,对绝境中的人性有着十分出色的绘状,更直视了这一历史悲剧的精神本质和深刻教训。从而不仅能让我们对过去的那段岁月加深了解,更有助于我们构建自己的人格,开拓自己的人生。


书籍目录:

荒野的痕迹(序)

安木匠和他的儿子  /  001

白寡妇  /  006

白嫂的故事  /  010

拉帮套的高哥  /  014

不许打八刀  /  018

大肚子罗汉  /  023

大黄和小黄  /  027

大蓉和小蓉  /  031

多余的人  /  035

二哥  /  040

革命脸的姑娘  /  044

公猪的绅士范儿  /  049

胡大吹的故事  /  053

胡小嘴  /  057

坏小子赵林  /  061

鸡鸭劫  /  066

挤奶工蔡姐  /  070

季大明白  /  075

季大娘忆苦  /  080

贾和尚逸事  /  084

跤爷老七  /  089

介绍人薛阿姨  /  093

九年一班的枪击事件  /  098

酒虫胡老  /  103

赖小子过大年  /  107

老兵钱大壮  /  111

猪场的老唐头  /  116

两个酒友  /  120

两头聪明的猪  /  124

猎人小牧  /  128

马夫老胡  /  132

冒富的事儿  /  136

梅如老师  /  140

你为什么要恨住在大楼里的人  /  144

胖师傅和他的情人  /  148

破鞋娘儿们  /  153

牵牛记  /  157

诗人王小二  /  161

十三子的故事  /  166

素兰的裙子  /  170

酸菜·黏豆包  /  174

剃头老王的心事  /  178

偷情  /  183

王道士

 / 

187

王飞的案子  /  191

王三姑  /  195

王兽医的官司  /  199

王铁匠  /  204

我的物理老师  /  208

我们村里的何仙姑  /  212

武林高手  /  217

小红嫁人  /  222

小猫姑娘  /  226

小琪的婚事  /  231

小溪边的红衣姑娘  /  235

小媳妇美育  /  240

小小活曹操  /  244

小赵皇帝  /  248

辛巴德指导员  /  253

绣娘珍珍  /  257

秧歌王  /  261

养蜂人大乔的艳遇  /  265

一对儿二人转搭档  /  271

一个女播音员  /  276

一个一直在恋爱中的女孩  /  280

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厨子  /  285

圆圆照相  /  289

整啤的吧?  /  294

知青的爱情  /  299

忠字舞夫妇  /  303

做杀猪菜的人  /  307


作者介绍:

张鸣,男,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在中国的“北极”北大荒。做过农工,兽医。代表作有《重说中国近代史》《乡土心路八十年》《暗逻辑》等。张鸣的文字以一针见血的犀利和不拘一格的幽默而著称,写作极具个人风格,行文韵律独特,内容以小见大,看似不经意的嬉笑怒骂,折射的是作者的深厚底蕴和独到见解。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季大娘忆苦

季大娘干瘦干瘦的,那年月,胖人不多,即使在能吃饱饭的农场,也是如此,如果到周围公社,胖子就更稀缺,偶尔碰到一个,不是公社实权干部,就是粮库主任。季大娘夫妻成双,儿女成群,夫妻合伙养了一堆儿女,有十几个。自己别说叫名字,有时候连分个头都分不清。晚上想搞清楚孩子是否都回家了,得在炕檐上数脚丫子,一对,两对,三对……够数了,就自己歇下。不够,就上外面草垛上去找,一般都会拎回来一两个。季大娘的老公工资不高,跟所有农工一样,都是一个月32元,加上季大娘自己出个家属工,两个人挣的钱,居然能把这一堆孩子养大,这真是个奇迹!

我认识季大娘的时候,她的孩子基本上都成年了,小的一个,也进中学了,眼看就要挣钱了,所以,季大娘家的日子,过得不错。那年月,家长又不用给孩子买房,置办结婚的东西,眼见得,季家小日子越来越红火。季大娘的老公,每天晚上小酒壶一捏,二两北大荒下肚,海阔天空地跟人吹牛。只是季大娘干惯了,手脚不闲着,成天还是忙,家属工也照出,一点儿也没有居家享福的意思。

季大娘两口子,原本就属于那种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的人,搁在人堆里,根本挑不出来,自然也都不善言谈。在孩子众多,拼命巴结才能过日子的岁月里,他们除了拼命干活,别的也顾不上,自然更是寡言少语。可是,自打孩子大了,日子过好了,季大娘的老公顿顿有酒喝,事情就起了变化。日子过好了,就有人恭维,一被恭维,自然会被拉着喝一口,酒一上头,人的话就多,一来二去,季老头的话越来越多,越来越能说。

一个庄稼汉,一脑袋高粱花子,能说点儿什么?不就是胡吹吗?那时候,兴忆苦思甜,连里动辄开会,还吃忆苦饭,就是用麦麸子做成团子,白吃。老头也就顺着这个茬儿吹,一喝酒,就讲自己当年怎么受苦,地主怎么欺负他。一次吹大了,说他年轻的时候,被地主逼着十冬腊月,脱光了衣服,钻冰窟窿抓鱼。明白人一听就是扯淡,如果真的那样,鱼是抓不到,他命也早没了,怎么可能生下这么大一堆娃子?

但是,忆苦思甜的活动需要有新的故事,否则一茬一茬搞下去,人都疲了。弄不好,还会有人忆岔了道,说到1960年去。所以,团里的领导,一听说有人十冬腊月钻冰窟窿,觉得这是个好题材,值得挖掘,于是指示连里把季老头送来,在全团忆苦大会上宣讲。连里的人只好让老头先在连里讲,练练嗓子,省得到了团里出娄子。

可是,老头在连里结结巴巴地一讲,老职工们没有哭,反而都笑了,笑得一塌糊涂。季大娘和儿女们,脸上都有点儿挂不住了。虽说故事荒唐,但领导的指示是不能打折扣的。于是,季老头还是被送到团部,在大会上开讲了。讲完,又巡回到各个连队讲。一路讲下来,公家白给的酒,老头灌了不少,灌得越多,讲得越顺,后,连他自己都信了。回到连里,他满面红光,自信满满。

原来觉得脸上挂不住的季大娘和儿女们,这回也感到有点儿风光了。特别是季大娘,居然食指大动,想要有所作为。老头能出风头,我也能啊。说到做到,一天,季大娘居然找到连指导员,说她也要诉苦,她受的苦那可真是苦大仇深,比老头的大多了去了。

指导员刚刚因为出了一个季老头,脸上有光,这回季大娘又有故事,又可以出彩了,便觉得这是大好事儿啊。于是,就请季大娘坐下,还给倒了一杯水,让她慢慢道来。季大娘话匣子一打开,可了不得。讲的那个苦啊,当场就把指导员讲得眼泪哗哗的。季大娘讲得激动,当场就脱掉上衣,露出上身的伤疤,还都是真的。指导员哭是哭了,但心里乐,觉得这会儿又发现了一个好典型,这下该好好在团里露脸了。高兴大劲儿了,后多了一句嘴,问季大娘:“这么欺负压迫你的人,到底是谁呢?”季大娘愤愤地说:“还能有谁?就是老季头和他那杀千刀的娘!”

原来,季老头家虽说是个贫农,但却早早给儿子买了个童养媳,季大娘,就是这个童养媳。

指导员心里凉了半截,满心指望又发现一个好典型,这回告吹了,怎么可能去诉一个老贫农的苦呢?只好站起身来,劝季大娘别说了,再怎么,都是人民内部矛盾,这事不能说。回去,跟季老头好好过日子。

季大娘好不容易勾起来的心绪,哪里就这么容易被劝回去呢?回到家,季大娘怎么想,都觉得不是滋味。夜里睡觉,看着老头那副嘴脸,越看越有气。以往的旧仇,都涌上心头。

不久,季老头在连里大会上宣讲他被逼钻冰窟窿抓鱼的故事,正讲得来劲儿呢,季大娘走上台去,指着老头的鼻子说:“别扯了!哪个逼你钻冰窟窿抓鱼了?那年不是你趁人家没注意,偷了人家的鱼,人家罚你,脱了棉袄围着冰窟窿转了一圈嘛!回家你还拿我撒气,打了我一顿,你看,我胳膊上的这个疤,就是你打的。你该死的娘不仅不拦着,还帮着你打,一家子浑蛋。”

季老头当场傻在那儿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台下大伙那个笑哇,有人都笑得岔气儿了。指导员想上去把季大娘拉下来,居然有人故意挡着。

当时怎么收的场,我已经记不得了。反正从那以后,季老头不再上台忆苦思甜了,不仅在团里不讲了,在连里更不讲了。慢慢地,忆苦思甜这档子事儿,也淡了下来。连里的政治活动,都改成读两报一刊了。

都过了好多年了,居然有人怀念季老头的忆苦,说是挺招人乐的。还有人更过分,建议这活动还应该搞,让季大娘也出来讲讲。

指导员听了,就当没听见。

 

 

 

两个酒友

北大荒农场里的人,不像地方上,有好多亲戚宗族的关系。大家都是外面来的,尤其是转业兵,五湖四海的人都有。现结亲,还来不及。倒是有老乡,有战友(一个部队的),总的来说,关系都比较淡。但是,也有一种关系,相对要密切一点,那就是酒友。

寒地的人,多好酒,喝的不是绍酒或者米酒,直接就是高度的白酒。一个人单喝的有,几个人凑起来喝也常见。那时,不光连队,就算场部,也没有个小酒馆或者饭铺什么的,要喝,只能几个人凑到一起,找一家家里宽敞点儿、老婆好说话一点儿的,弄两个菜,撮一顿。更多的时候,就是在野外。一瓶白酒,几个人轮着对嘴吹,就着一块咸菜,要是能有个咸鸭蛋,那就很奢侈了。

我们连有俩酒友,在一起喝酒的时候多,俩人都是车老板,每天出车时都要见,嘴里很骚,凑在一起,净说黄段子,俩人还打嘴仗,但是,就是爱往一起凑,逮着机会就喝。俩人的老婆关系也不错,但也免不了隔三岔五闹个小矛盾,这俩酒友,却没有这样的事儿。

俩人喝酒,有酒即可,下酒菜有当然好,没有也能将就。别说咸菜疙瘩,有回,俩人舔着一根铁钉也喝了半瓶,还有一回更神,俩人各自舔着自己的大拇手指头,居然也喝下去一瓶。

按照这样的喝法,如果都到供销社买成瓶的酒,他们是喝不起的。好在,当年的北大荒,到处都有各地出的土烧酒,品流不一,价格低廉,但对于好酒的人来说,只要是酒,都可以将就。

这俩人,都是逃荒到我们这儿的盲流,此时已经都是正式职工了,但家属还是没有工作,只能做家属工,干一天,给一天的工钱。有意思的是,他们俩只要喝上了酒,喜欢说的一件事,就是他们都上过专门学校,都是有学历的人。按他们的说法,他们上的,都是培养干部的学校,一个是地方干部学校,一个是技术干部学校。一个说:“我上学的时候是高才生,门门课都是五分!”一个说:“我上学时候那才是好学生,教授们都围着我转,有一次考了四分,学校都慌了,仔细一查,原来是他们的题出错了。”

至于为什么干部学校的高才生没有做干部,却要做盲流,逃到北大荒来了,这事,俩人都不提。喝了多少次,从来没有说过这个关键问题。以至于在旁边听得我都好奇了,趁他们中的一个酒醒,问他为什么,人家却笑而不答。

俩人都有相好的,好像他们的老婆也都知道,但不怎么管。北大荒的习俗,夫妻到了一定的年龄,这种男女之事,就互相不问了。相好的,也不大固定,经常换。但有一点好,相好不问别的,只讲感情,或者性技巧,很纯。有时候酒喝得实在大了,也会吹自己的相好。反正尽量往多了吹,往好了吹。小地方就那么几个人,吹着吹着,就会撞车,某个女人,这个说是这个的相好,那个说是那个的相好,激动大劲儿了,还要找本人问问。当然,真要是问了,俩人都会挨一顿好骂。

这样的好日子,随着革命的到来结束了。酒不大好弄了,供销社没有,土烧也少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当然也不能喝酒。那些日子,简直把众多酒友嘴里淡出鸟来。他们到了没人的地方,就发牢骚。

然而,更加不好受的日子还在后面,清理阶级队伍,原本没有这俩酒友什么事儿,偏偏赶上我们这个连队,根本就没有太多的地富反坏右,所以,一清理,好些原来提不起来的问题,都被提出来了。什么当过国兵的,什么进过一贯道的,什么干过暗门子的……而这俩酒友酒后吹的干部学校问题,也被提溜了出来,成了一个事儿。人家问:“你们为什么没有毕业当干部,却要做盲流?”

开始,俩人都扛着,就是不说。后来,人家就把他们分开关起来,要他们互相揭发。说实在的,打倒没怎么打,但是,单就关起来这一点,就够吓人的了。俩人还都算是汉子,什么都没说。可是架不住专业的技术诱导。你不说,但你的哥们招了,都把你供出来了。一个人说的只言片语,都转化成诱使另一个人相信他已经被出卖的证据。扛不了几天,只好招,自己招了不行,还得把对方的事儿都说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挖到后,互相之间,连多少年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翻出来了。

其中一个问题比较大,他是被干部学校开除的,因为他偷看了人家在厕所里乱搞。另一个问题小点,是那个干部学校在困难时期停办了。问题大的那个,因为这个问题,再加上点男女关系的事儿,进了牛棚,成了坏分子。问题小的那个,虽然被放了出来,但是“帽子放在群众手里,想什么时候戴,就什么时候戴”。

又过了几年,牛棚散了,俩人依旧赶车,日子照样过。

可是,这喝酒吹牛吹出来的祸端,把这对好酒友彻底毁了。他们没人怪罪喝酒吹牛,都怪对方,都觉得是对方出卖了自己。不仅俩人,两家都彻底翻脸,见面都不再打招呼了。

说也奇怪,当初整他们俩的人,有的也在我们连,他们俩却一个都不恨。其实,他们的罪证,只有小半是对方和自己交代的,多半都是整人的人添油加醋整出来的。整的过程中,酷刑是没用过,但扇耳光、用脚踹是免不了的。可是,他们出来之后听说别人挨整的时候都挨了暴打,心里不由得对整他们的人,有了一点儿感激。

虽说一个村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但结起来的疙瘩,真就是不好解。直到我离开连队去上学,这俩昔日的酒友,依旧是仇敌。不仅俩人结仇,两家的后代,也互不往来。

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呢?没有。

小琪的婚事

田小琪是村里美的姑娘,美的姑娘出身是地主。北大荒地多人少,只要逃荒来此的人肯出把子力气,多开点儿地,很容易就变成地主了。但是,有了这顶地主帽子,后代可就亏大了,无论什么时候都抬不起头。其实,到小琪这辈上,他们的地主,已经是第三代了,可是,地主的孙子也是地主,这是改不了的。

小琪小学毕业,在家里做了两年家务,就就业了。一个地主的孙女,好活儿当然轮不上,只能做农工,下地干活,春种秋收。小琪农活干得好,样样都行,干活一阵风似的,又快又好,锄地,一条垄十几里长,壮小伙也得两天,小琪一天半准完,村里的庄稼把式暗地里都夸她。小琪身材一级棒,无论多重的农活,都没有改变她婀娜的身姿。无论她到哪儿,都有一帮傻男人睁大眼睛瞄着。小琪还有一对儿酒窝,有事没事,她总带着笑意。出坏刁难的当然也有,但慢慢的,就都变了。就算有坏小子半路截人心存调戏,但前来解围的人更多。

小琪爱干净,冬天都要每天擦身,夏天,就找个没人的河汊子,裸身跳进去。小琪水性好,在她面前,一般的小伙子根本不是个儿。只不过,要是在人前,小琪只能穿着衣服下水,那个时候,没有人听说过游泳衣这回事。在小琪的带动下,村里好些女孩,都到河汊子里洗澡。时间长了,男孩子们也知道了,但是,只能远远地看着,一片细声细气的喧嚷声里,添一点儿幻觉,想象那一片影影绰绰,白花花的影子。只有一次,小琪自己裸泳,被两个坏小子给逮住了,她泡在水里不敢出来,幸好被小猫姑娘解了围。

小琪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按常理,小琪不愁这个,但在那个时代,出身成了一个巨大的拦路虎。村里的男孩子,个个都乐意娶小琪,但是,真像样的,男孩子的父母多半不肯。而父母也肯的,小琪根本看不上。就这样,小琪的婚事眼睁睁地被搁下来了。

就在这个时候,村里来了一个随父母下放的小伙子。小伙子岁数不小了,高中毕业,原本该考大学的时候,“文革”了,高考被中止,他只好回农场务农。他父母也被打倒,戴着帽子,下放到我们这个村劳动改造。顺便,小伙子就成了人们眼里的反革命狗崽子。外地人,理所当然挨欺负。

不过,小伙子一表人才,不仅书读的多,而且打球、玩单双杠、拉二胡、吹笛子,样样都行,连知青带来的萨克斯,他也吹得像模像样。指导员和知青的副指导员,隔三岔五,就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开批斗会,把小伙子爹娘拉到台上不说,还让小伙子也陪斗。但是,小伙子却在村里的姑娘媳妇中间,一天天地得人缘。家里包个饺子,烤个玉米什么的,她们偷偷带几个出来,趁没人的时候,悄悄塞给他。

我们村里,有两大美食,一是老黄的杀猪菜。老黄其实不姓黄,到底姓什么,人们早都忘了。他养的一条大狗叫阿黄,所以,人们就管他叫老黄,叫来叫去,他自己也认账了。老黄的一手绝活儿,就是做杀猪菜,只要团里下来人,连长指导员布置人杀猪,下面的事儿,就是老黄的了。另一道美食,就是小琪的手擀打卤面。擀面条好多姑娘媳妇都会,但跟小琪的比,就称不上面了。小琪的面,又细又长又筋道;卤子也好,材料都摆在那儿,你看不出她怎么做出来的。团里来人,老黄好指使,小琪可不好指挥。按道理应该让小琪去食堂做饭,但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这事是不行的,因为有人担心这个地主的孙女会下毒。这样一来,即使团里来人,想要让小琪做顿打卤面,也不那么好说了,只有极个别的情况下,小琪才会屈尊做一回。

村里的人,特别是男孩子们,特别想吃小琪的打卤面。他们对打卤面的思念之情,远远超过了老黄的杀猪菜。有人甚至说,这辈子能到小琪家吃一回小琪做的打卤面,死都值了。

但是,小琪请那位小伙子来家吃了。虽然,那只是夜里发生的事儿,但村里的事儿,事事都瞒不了人。此事一经传开,彻底轰动。不用说,俩人谈上了。好些人对小伙子那个恨呐,没法说。

小琪有了心上人,河里的水鸭子都绕着她飞,每日里下工,一路分花度柳,意气飞扬。嘴里哼着歌,小琪不会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只会唱《社会主义好》。她几乎见天地把小伙子接到家里,给他做打卤面。小琪看上了那个小伙,她家中的父母,一对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倒没什么意见。但是小琪家是当地的土著,亲戚众多。众多的亲戚,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竟然都来了,轮番劝说小琪打住。一拨不行,来两拨。大家的理由很简单,他们家出身不好,再找一个戴帽家庭的,以后祖祖辈辈都翻不了身了。小琪要想嫁人,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找个出身好,有靠山的,今后弟弟妹妹都有希望。这个道理,也把小琪的父母说服了。大家一起苦劝,说到动情处,大家一起痛哭。村里的舆论,自然也倾向于不让他们俩好,不仅男孩子们,姑娘儿们也是这个意见。

就这样,刚好了不久的俩人,散了。没过多久,小琪嫁给了团里修配厂的一个瞎了一只眼的人。这个人,根正苗红,三代贫农;兄弟当兵回来,在团里宣传队做指导员,前程远大。独眼娶了这样如花似玉的媳妇,满心欢喜,一只假眼都满是笑意。小琪的俩酒窝儿却消失了,从此不会笑了,即使在大喜的日子,也一点儿笑模样都没有。

那个小伙子,生了一场大病,头发都快掉光了。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张鸣的***短篇小说集,余华、王跃文联袂推荐!

*70余个故事,70余段人生,记录黑暗、荒诞、失意、苦闷,也记录坚韧、温暖与柔情。

*在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中,感受时代的变迁,体味人生的真谛!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引人入胜(405+)
  • 可以购买(346+)
  • 不亏(359+)
  • 已买(321+)
  • 无缺页(169+)
  • 赞(193+)
  • 微信读书(234+)
  • 图书多(349+)
  • azw3(633+)
  • 博大精深(347+)
  • 体验好(252+)

下载评价

  • 网友 郗***兰: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谭***然: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养***秋: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詹***萍: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石***致: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步***青:

    。。。。。好

  • 网友 饶***丽: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寇***音: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薛***玉: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相***儿: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宫***凡: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