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译丛047:崩盘:全球金融危机如何重塑世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理想国译丛047:崩盘:全球金融危机如何重塑世界精美图片
》理想国译丛047:崩盘:全球金融危机如何重塑世界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理想国译丛047:崩盘:全球金融危机如何重塑世界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267310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6
  • 页数:788
  • 价格:116.9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惊心动魄的当代史,21世纪全球金融危机史诗巨著 聚焦美元霸权的兴衰、全球金融体系的运行,纵览改变世界的10年 莱昂内尔?盖尔伯奖获奖作品、《经济学人》《纽约时报》年度好书


内容简介:

《崩盘》是关于全球化时代场世界性金融海啸的史诗,也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当代史。

作为对20世纪历史有精深研究的杰出历史学家,亚当·图兹采用全球视角,详细叙述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元区危机及其后错综复杂的世界历史。他不仅从金融学的角度解释危机爆发的技术性原因,还花很大篇幅阐述危机对这十年来世界政治形态的塑造,呈现了丰富的原创性主题:经济发展的无序和债务流动的不稳定;单个国家和地区通过金融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投资、政治和武力以无形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的不平衡关系;金融危机与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美国中产阶级的危机;中国的崛起;围绕石油天然气等石化能源资源展开的争斗。

尽管初有人试图将金融危机淡化为地方性事件,但亚当·图兹认为,2008年开始在华尔街发生的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转捩点,从英国和欧洲的金融市场,到亚洲、中东和拉丁美洲的工厂和造船厂,全球治理不得不做出重新调整和安排。在美国和欧洲,资本主义民主面临挑战,引发了乌克兰的内战、希腊的混乱、英国脱欧、特朗普的崛起和各国民粹主义的抬头,西方世界遭遇了冷战结束以来的危机。

危机席卷而来,世界格局、全球经济和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可以说危机已经过去了吗?我们有能力和信心应对下一场全球危机吗?


书籍目录:

引 言 全球化时代的场危机

 

部分 山雨欲来

第1章 “错误的危机”

第2章 次级抵押贷款

第3章 跨大西洋金融

第4章 欧元区

第5章 多极世界

 

第二部分 全球危机

第6章 严重的金融危机

第7章 政府救市

第8章 “重要的”全球流动性

第9章 被遗忘的欧洲危机:东欧

第10章 风起东方:中国

第11章 二十国集团

第12章 经济刺激政策

第13章 修复金融业

 

第三部分 欧元区

第14章 2010年的希腊:拖延塞责和装聋作哑

第15章 债务时代

第16章 零国集团主导的世界

第17章 厄运循环

第18章 不惜一切代价

 

第四部分 余 震

第19章 美国哥特

第20章 缩减量化宽松引发的恐慌

第21章 “这个破欧盟”:乌克兰危机

第22章 这是一场政变

第23章 恐惧计划

第24章 特朗普

第25章 未来的走向

 

致 谢

注 释

部分名词对照表

 


作者介绍:

 

作者:

亚当·图兹(Adam Tooze)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曾先后任教于剑桥大学和耶鲁大学,现为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欧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兴趣为20世纪和当代经济史,并广泛涉猎政治、思想和军事历史领域。代表作《毁灭的代价》获沃尔夫森历史图书奖和朗曼—今日历史图书奖,《滔天洪水》获《金融时报》《新政治家》2014年度好书、2015年度《洛杉矶时报》历史类图书奖,《崩盘》获莱昂内尔·盖尔伯奖、《经济学人》2018年度好书、《纽约时报》2018年度关注好书等荣誉。其作品已被翻译成十余种文字出版。2019年入选《外交政策》杂志 “全球百大思想家”。

译者:

伍秋玉,财经、法律类图书译者。译作有《人类时代:被我们改变的世界》《明治天皇:1852—1912》《凝视上帝: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为了在2016年初重振需求,北京启动了新一轮的信贷繁荣和财政刺激,同时着手清理扩张过度和产能过剩的重工业。北京恢复了对局面的掌控,向来以倡导市场自由闻名的西方媒体也无法掩饰它们的欣慰之情。《经济学人》评论道:“随着资金外流被堵住,大部分资金都流入了当地的房地产市场:房价飙升,先是在大城市,然后是其他地方。小型汽车的销售税降低了一半。由此可见,这些控制和刺激措施奏效了。”[10]受此影响,亚洲的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制造业大幅增长,将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从崩溃边缘拉了回来。全球通缩的威胁逐渐消退。


打算的。正如我们将在本书第一部分中看到的,美国内外的经济学家,包括这个时代的许多著名宏观经济学家都在批评布什政府,他们已经为灾难提前准备好了剧本:经济危机源于美国的双赤字,即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而双赤字导致美国对外债的依赖。布什政府推高的政府债务就是定时炸弹,早晚要爆炸。另一种说法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是英语国家的危机,18个月后,欧洲遭受的危机间接证明了这个说法。由于欧元区的政治与体制与美国不同,欧洲危机的发展路线也与美国不同。因此,历史叙事的逻辑似乎已经很清楚了,那就是欧洲危机紧接着美国危机爆发,两者各自有着独特的经济和政治逻辑。

中国既不愿遭受外来投资突然停止的打击,也不愿向美国寻求帮助。为了抵御风险,北京在选择挂钩美元时,汇率没有定得过高,反而很低。这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和德国的做法如出一。2这种选择有利于出口导向型增长,但是也有自身的问题。对人民币估值过低,将使进口价格过高,降低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当中国对美国形成贸易顺差,购买美国政府债券时,资本正从贫穷的中国流入富裕的美国,资助美国人购买中国国内新的大工厂生产

不仅如此,要维持人为制定的低汇率,这本身就是一场战争。从2000年到2009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从830亿美元猛增至2270亿美元,为保持人民币对美元的低汇率,中国人民银行必须不断购买美元和出售人民币。为此只能增印人民币。在正常情况下,这可能导致国内通胀,失去竞争优势,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此为了“消除”人为干预市场的不良影响,中国人民银行要求中国的所有银行持有大规模的、不断增加的防御性储备金,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流通中的货币量。这种应对方式只有凭借中国政府和商业精英之间相当紧密的关系才能维持,这种关系建立在商业精英对中国政府的依靠、后者对其的领导以及双方共贏的基础上。中国企业家及其所有者,从以出为主导的蓬勃发展热潮中获得...


但是与此同时,愈加明显的是,正如布拉德德隆所说,美国政策制定精英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错误的危机”上。将永远与2008年联系起来的这场危机,不是由中国抛售美元引起的美国主权债务危机,而是西方资本主义固有的危机,有毒的证券化的次级抵押贷款毁掉了华尔街,并且有可能把欧洲一起推向深渊。


2005年,雷曼发行了133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和担保债务凭证,有三分之二的抵押贷款来自其自身的次级贷款发放机构。华尔街的顶级公司正在刮擦信贷市场的根基。

通过这个食物链传递的信息很简单:我们希望加工更多的抵押贷款债务,质量越差越好。由于独立概率事件的魔力,进入分级和集合过程的债务质量越差,效果就越显著。大量没有文件证明、低评级、高收益的债券都摇身变成AAA级债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曾试图限制投机资本流动。这向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赋予了控制权。它们的目标是将货币不稳定降到最低,并控制全球美元短缺。但是,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必须实行一系列管制措施,而现在我们总是将这类措施与中国相联系。这将束缚私人银行业务。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英国政府的默许下,伦敦金融城发展成为一个避开这些限制的金融中心。不仅英国、美国,欧洲和亚洲的银行也开始将伦敦作为不受监管的美元存中心。第一批利用这些“欧洲美元”账户的是一些共产主义国家,它们希望保护自己的出口收入不受美国财政部的干预。它们引领了一种潮流。到了60年代,伦敦的欧洲美元账户为基本上不受监管的全球金融市场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因此、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美国金融霸权其实有着复杂的地理因素。就像不能把 Phone的生产商简化为硅谷一样,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美国的金融霸权与华尔街画等号。美元霸权是通过一个网络实现的。借助伦敦这个中转站,美元实现了全球化。P87


华尔街和普通民众的财富对比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大型银行得到了救助。一些最肆无忌惮的老板可能会面临法律诉讼,但他们的人生并没有被摧毁。他们可以退休,过着富裕舒适的生活。没有人进监狱,而那些位居华尔街顶端的人显然毫无羞愧之心,他们立刻恢复了原来的生活。2009年的红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顶级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对冲基金的高管领取的红利达到了1450亿美元,而在2008年,他们领到的是1170亿美元。高盛为股东赚得134亿美元的利润,向员工发放了162亿美元的薪酬和红利。令人震惊的是,就连2009年亏损高达16亿美元、仅靠政府援助才生存下来的花旗集团,也发放了50亿美元的红利。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一部惊心动魄的21世纪当代史,熔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于一炉

本书把对全球金融危机叙述、分析置于广泛政治与地缘背景下,终呈现的是一部宏大的当代史:从次贷危机到跨大西洋金融体系,从华尔街到金融城,欧债危机、地缘冲突、民主危机、新兴经济体的挑战、美国大选、英国脱欧接踵而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到全球局势、地缘政治、一国政局,银行业、制造业和国际贸易的挫折,小到一家人的经济收入与房贷负担、人与人的贫富差距、养老与医疗,皆受到这场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不得不重新思考全球治理。

 

全球视角剖析金融危机来龙去脉,聚焦美元霸权的衰落与世界格局的剧变

以美元为基础的跨大西洋金融体系、欧元区和后苏联时代的东欧国家是全球金融危机的重灾区。美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但内忧外扰也让其颇受掣肘;欧元区遭遇重重债务危机,核心国家与外围国家的博弈、英国与欧盟的冲突导致危机应对迟缓;东欧国家积累大量债务,又成为地缘政治的战场,经济举步维艰;特朗普的上台及其外交灾难,更让西欧盟友与其嫌隙丛生。在作者看来,美国遭遇两次世界以来的重大冲击,美元霸权终结在所难免。世界由此进入“零国集团”主导的世界。

 

探究财政和金融领域的运行机制,跨国投资者的教科书,财经从业者不容错过

亚当·图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令人震惊的财政、金融细节,令人目不暇接:抵押贷款证券化及其融资机制、各国的外汇储备与财政赤字、金融资本的跨境全球流动、欧元区的私人债务与公共债务、全球数十家巨型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运作、美联储救市内幕及其流动性工具、中国的庞大经济刺激计划、欧洲央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矛盾、债务刹车计划与债务重组、信贷危机与银行间信用市场、金融体系的全球治理……

 

对全球危机做出深刻反思,提出了一系列关乎未来世界局势走向的宏大命题

人们知之甚少且几乎无法控制的巨大风险是如何积累起来的?在突发的地震中,全球秩序是怎样发生巨大的结构性变化的?不合时宜和过时的参照系如何让我们无法理解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谁应该为随之而来的人为灾难负责?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和联动性是所有不稳定的驱动因素吗?民众参与政治的激情是如何塑造精英决策的?政客们又是如何利用这些激情的?还能重建国际和国内秩序吗?我们能不能实现永久的稳定与和平?

 

席卷全球的重磅佳作,《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等各大媒体一致推荐

本书自2018年出版以来即引起广泛关注,《纽约书评》《金融时报》《外交政策》《卫报》《新共和》等媒体纷纷给予高度评价,已陆续在英、美、德、法、日、西、意、荷和土耳其等国出版。出版当年,即获选《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年度好书,并入围《金融时报》和麦肯锡年度商业图书。2019年,获得旨在奖励世界范围内关注全球事务和国际关系的英文非虚构佳作的莱昂内尔·盖尔伯奖。


媒体评论

针对金融大崩溃,极富启发的著作数以百计;完成于金融危机十周年之际的《崩盘》,作为权威叙述,将会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长久流传。在精湛的叙事中,经济史家亚当·图兹做到了其他任何作者没能做到的事情。在这本书中,他成功地从多个维度解释了一场极为复杂的全球危机,而且把令人信服的分析和拥有引人入胜政治、经济细节的历史熔于一炉。

──《纽约书评》

 

亚当·图兹想让你知道,市场不可能不受民粹主义崛起和其他政治发展的影响。在《崩盘》中,他认为,全球经济是由地缘政治塑造的,并将银行和债务危机与吞并、公投和选举联系起来。他在谈及全球经济衰退时写道:“我们面临的不是重复,而是突变和转移。”

——《外交政策》

 

关于重塑世界的这十年的不朽叙事史。《崩盘》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精湛的研究,详细介绍了自2007年以来从全球金融体系核心爆发的金融危机浪潮的前因后果。清晰的散文式叙述,学术成就非凡。

——英国《金融时报》

 

亚当·图兹并不是简单地讲述金融危机的故事,也讲述了与经济崩盘有关的错综复杂的政治纷扰、随后出现的金融纾困,以及接下来出现的巨大政治崩解……他快速地从华盛顿的危机讲到欧洲的货币政治,然后到中国的财政政策,以解释这些国家的经济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新共和》

 

对产生危机的机制和对危机的反应做出了明智的解释……亚当·图兹这本书的一个杰出之处在于,展示了欧洲和美国金融体系的深深交织。

——《纽约时报》书评

 

迄今为止关于金融海啸重要且富有见解的解释,无人能出其右,(本书是)未来许多年的金融政策制定者们的书。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一本受人瞩目的新书来了,任何对2008年的事件以及其后发生了什么充满兴趣的人,这本书都是。(亚当·图兹)把对复杂金融概念的简单解释与危机发生的整个过程(从发生到导致毁灭)结合在了一起。

——《卫报》

 

关于金融危机的著作汗牛充栋,但很少有人把它视为一个全球性事件……这是一部史诗般的经济史,坚持读完本书约600页的读者会发现很多惊喜……对于如何应对和处理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经济的挑战,亚当·图兹先生写了一本相当有价值的书。

——《华尔街日报》

 

一流的金融史,以令人赞赏的努力挖掘出了一些列被掩盖起来、改变了世界的事件。

——《科克斯书评》


前言

引言:全球化时代的场危机(节选)

 

2008年9月16日,星期二,“雷曼兄弟破产后的天”。这一天,全球货币市场停止了运行。这一天,华盛顿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正在制订紧急计划,要将数千亿美元注入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在华尔街,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美国国际集团,这个全球保险行业的巨头能挺过这一天吗?还是会步雷曼兄弟的后尘陨落?冲击向美国之外蔓延,短短数周内就波及世界各地的工厂车间、码头、金融市场和商品交易所。与此同时,第63届联合国大会会议在曼哈顿中城拉开了帷幕。

联合国总部大楼位于42街东,并非纽约市的金融中心。在9月23日上午的分会上,发言人们并未探讨银行危机的技术问题,他们坚持认为讨论危机在更广泛层面的意义更为重要。首先发言的政府首脑是巴西总统卢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他激动地抨击了人们的自私和由其投机所造成的混乱,认为这场危机正是由此而来。紧接着,美国总统乔治·布什(George Walker Bush)上台讲话,与卢拉形成鲜明对比。与其说布什是即将卸任的软弱总统,不如说他是与现实脱节、在八年的任期内被繁忙的日程摧残的普通人。他在发言的前半部分紧紧抓着全球恐怖主义的阴魂不放,接着在民主的进步中感受到了一些欣慰,这是他喜欢的新保守主义话题,而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颜色革命”是民主进步成功的体现。但是这些已经是2003年和2004年的事情了。在咫尺之遥的华尔街上疯狂肆虐的金融危机,却只在布什的演讲稿中占据了后的短短两段。布什认为,所谓的金融危机不过是一些“动荡”,是美国的挑战,美国政府自己会处理,不劳他国费心。

其他人却不这么认为。菲律宾总统阿罗约(Gloria Macapagal Arroyo)称,美国的金融危机释放了不确定性的“恐怖飓风”,它正在全球肆虐,“而不仅仅是在曼哈顿岛上”。2007年金融市场经历了次震颤后,世界不断自我安慰说“坏的已经过去”。但是事实一次又一次证明,“隧道尽头的光亮”其实是“迎面疾驰而来的车,将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新的冲击”。不管美国如何努力维持市场稳定,始终收效甚微。

联合国大会的发言人依次上台,纷纷将金融危机与全球治理联系起来,终把矛头指向美国在世界的主导地位。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Cristina Fernandez de Kirchner)代表自己刚刚从灾难般的金融危机中挺过来的国家发言,丝毫没有打算掩饰自己的幸灾乐祸。这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不是外围国家惹的祸,而是“源自世界的经济体”。数十年来,拉丁美洲一直被教导说“市场将解决一切”。现在,华尔街大厦将倾,布什承诺财政部将提供援助。但是美国这样做真的合适吗?克里斯蒂娜说,“现在的干预措施”不仅在“规模上shi wu 前例”,而且采取措施的“国家现在的贸易和财政赤字已经庞大得令人难以置信”。如果美国这样的做法都能够被接受,那么约束众多新兴经济体的“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中的财政和货币规则显然已经失效。她说,“借此机会,美国应该重新审视自身行为和政策”。不仅拉丁美洲国家心怀怨念,欧洲也一样。时任欧洲理事会主席的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说:“世界不再属于一个超级大国,也不是东方和西方的两极世界。现在,世界已经成为多极世界。”他还指出,“21世纪的世界”将不会“被20世纪的体系治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和G8集团需要扩大,世界需要新的架构,也就是G13或G14集团。

新世纪以来,对全球治理和美国在全球治理中所扮演角色的讨论在联合国多次上演。法国总统萨科齐在联合国发言反对美国单边主义时,谁都无法忽视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回声和余波,以及围绕那场灾难性战争的艰苦挣扎。那一时刻毫不留情地分裂了欧洲和美国,也分裂了政府和人民。它无情地揭露了两个大陆令人警醒的政治文化鸿沟。有思想的21世纪世界公民难以接受布什和他的共和党右翼支持者的想法。他们大谈民主的不断进步,但甚至难以确定他们是否真正赢得了2000年的美国大选,这次选举让他们首次掌权。他们与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合谋,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误导了世界。他们不知羞耻地寻求神的启示,以十字军东征一般的激情炫耀自己对于现代性的不屑一顾,而这种现代性正是欧洲和联合国喜欢的装饰—开明、透明、自由和世界性的。的确,这些装饰不过是另一种粉饰和政治符号罢了。但是,符号也有重要意义,是构建意义和霸权的关键要素。

2008年,布什政府在伊拉克战争中彻底失败,金融危机给人留下了灾难的印象,这完完全全是历史性的结果。短短五年,全球强大的国家美国,其外交和经济方面的政策精英就纷纷遭受了耻辱的失败。不仅如此,似乎是为了加剧去合法化的进程,2008年8月,美国民主让自己成了一个笑话。当全世界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时,共和党却选择了萨拉·佩林(Sarah Palin)担任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的竞选副手。萨拉·佩林是阿拉斯加州州长,她显然根本没有竞选资格。不仅如此,萨拉·佩林对国际事务的不成熟看法让自己也成了全球的笑柄。更糟糕的是,很大一部分美国选民不但不懂得这件事的可笑之处,反而很喜欢萨拉·佩林。多年来,美国一直扬言推翻阿拉伯独裁统治,如今,全世界的人们开始思考,到底是谁的政权即将改变。随着小布什离开舞台中心,由他父亲老布什建立起来的冷战后世界秩序也随之崩塌。

联合国大会在纽约召开前几周,全球的人们就看到了多极世界已成为现实的两个证明。一方面,中国奥运会的惊人表现令西方从前的一切相形见绌,尤其是因极右狂热分子导演的爆炸案蒙上阴影的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那一届奥运会也因此糟糕透顶。如果小恩小惠是大众合法性的基础,那么中国政府得益于经济的蓬勃发展,正上演着真正的精彩表现。当烟花在北京的夜空中绚丽绽放时,俄罗斯军队开赴格鲁吉亚,严厉地惩罚了这个意图加入北约的小国。萨科齐前往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之前,刚刚离开欧洲东部边界的停火谈判桌。格鲁吉亚只是一个开端,当俄罗斯武力分解同样意图加入北约的乌克兰,又被怀疑操纵了2016年美国大选时,俄罗斯与西方世界的一系列半公开冲突达到了。

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美国丧失主导地位的另一个预兆。在十年后的今天,与萨拉·佩林颇为相似的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当选美国总统不过两年,此时回顾那场金融危机,人们很容易就能证实美国霸主地位的衰落。忽视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来势汹汹的就职演说,就很难读懂2008年联合国大会上的各方发言,以及他们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抨击。那一天是星期五,阴云密布,第45任总统特朗普站在国会山的台阶上,描述着危机中的美国,描述着美国混乱的城市和逐渐衰退的国际地位。他说,这场“大屠杀”必须终结。怎样终结?特朗普以低沉的嗓音给出答案:他和他的追随者将在这一天发出一项“指令,让每座城市,每个国家的首都,每个权力所在之地认真听清。从这一天开始,我们的土地将获得新的愿景。从这一天起,美国优先,美国优先……”如果美国真的面临着深重的危机,如果美国不再是超级大国,如果美国需要“再次伟大”(显然特朗普认为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那么美国至少应该自行“制定”游戏规则。这就是美国右翼政治家对21世纪挑战的回答。

毋庸置疑,2003年、2008年和2017年的事件是近来国际历史的决定性时刻。但是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呢?2008年经济危机与2003年地缘政治灾难、2016年11月大选之后的美国政治危机之间有何联系?这三个事件凸显了怎样的历史转变?这个变化对欧洲和亚洲又意味着什么?与英国从伊拉克战争到2008年伦敦危机,再到2016年公投脱欧的影响略小却同样惊人的过程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书籍介绍

《崩盘》是关于全球化时代第一场世界性金融海啸的史诗,也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当代史。

作为对20世纪历史有精深研究的杰出历史学家,亚当·图兹采用全球视角,详细叙述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元区危机及其后错综复杂的世界历史。他不仅从金融学的角度解释危机爆发的技术性原因,还花很大篇幅阐述危机对这十年来世界政治形态的塑造,呈现了丰富的原创性主题:经济发展的无序和债务流动的不稳定;单个国家和地区通过金融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投资、政治和武力以无形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的不平衡关系;金融危机与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美国中产阶级的危机;中国的崛起;围绕石油天然气等石化能源资源展开的争斗。

尽管最初有人试图将金融危机淡化为地方性事件,但亚当·图兹认为,2008年开始在华尔街发生的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转捩点,从英国和欧洲的金融市场,到亚洲、中东和拉丁美洲的工厂和造船厂,全球治理不得不做出重新调整和安排。在美国和欧洲,资本主义民主面临挑战,引发了乌克兰的内战、希腊的混乱、英国脱欧、特朗普的崛起和各国民粹主义的抬头,西方世界遭遇了冷战结束以来的最大危机。

危机席卷而来,世界格局、全球经济和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可以说危机已经过去了吗?我们有能力和信心应对下一场全球危机吗?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书籍完整(207+)
  • 字体合适(69+)
  • 体验好(547+)
  • 无盗版(336+)
  • 种类多(666+)
  • 无多页(283+)
  • 差评(524+)
  • 图书多(626+)
  • 小说多(358+)

下载评价

  • 网友 隗***杉: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孔***旋: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宫***凡: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苍***如: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田***珊: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游***钰: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谢***灵: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寇***音: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焦***山:

    不错。。。。。


喜欢"理想国译丛047:崩盘:全球金融危机如何重塑世界"的人也看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