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即是归处精装典藏版:季羡林百年生命智慧。央视《朗读者》多次动情朗读本书名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心安即是归处精装典藏版:季羡林百年生命智慧。央视《朗读者》多次动情朗读本书名篇。精美图片
》心安即是归处精装典藏版:季羡林百年生命智慧。央视《朗读者》多次动情朗读本书名篇。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心安即是归处精装典藏版:季羡林百年生命智慧。央视《朗读者》多次动情朗读本书名篇。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461916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5
  • 页数:260
  • 价格:40.1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近百万册精装纪念版!央视《朗读者》多次动情朗读本书名篇,跨四代共读心灵读本,一本书阅尽大师智慧精华!人生好的状态就是活得清醒、坦荡、真实。季羡林写给万千迷茫的青年一代!愿你历尽沧桑,永葆天真模样!


内容简介:

季羡林经历过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的跌宕起伏。然而先生的一生,不争不辩,不怨不艾,满怀天真,执着自己的执着,安于当下。是世界上仅有的精通于吐火罗文的几位学者之一,同时又用质朴的文字将其对自我的这份坚守向世人传达一个理念——心安即是生命的归处。

本书旨在阐释先生的生命智慧,从谈人生的意义到分别谈读书、处世、行走、当下、孤独、生死等跟大家密切相关的生命话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愿我们能了悟人间万相的本真,拥有应对世事的智慧。万事安然于心,从容而行。


书籍目录:

壹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003  人 生

005  再谈人生

007  三论人生

009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012  禅趣人生

016  人生之美

019  知足知不足

021  有为有不为

 

贰 有福读书,可慰平生

025  天下好事,还是读书

028  开卷有益

031  我和书

033  藏书与读书

036  对我影响的几本书

039  我喜爱的书

044  希望在你们身上

046  一寸光阴不可轻

 

叁 纵浪大化,不忧不惧

051  毁 誉

053  不完满才是人生

056  走运与倒霉

058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061  世态炎凉

063  趋炎附势

065  缘分与命运

068  论“据理力争”

 

肆 行于天地,再遇自己

075  我在延吉吃的顿饭

080  观天池

087  义 工

090  重返哥廷根

099  满洲车上

102  游兽主(paupati)大庙

106  访绍兴鲁迅故居

110  奇石馆

 

伍 当下即是生活

117  从南极带来的植物

123  马缨花

128  听雨(二)

130  咪 咪

135  老 猫

147  咪咪二世

149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151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

 

陆 灵魂独立,不畏孤寂

157  忘

162  傻 瓜

164  隔 膜

167  坏 人

169  送 礼

174  论怪论

176  做人与处世

178  我的座右铭

 

柒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183  死的浮想

185  笑着走

187  长生不老

189  1987年元旦试笔

191  新年抒怀

199  八十述怀

205  九十五岁初度

 

捌 我的人生信条:真实

211  我写我

214  做真实的自己

216  反躬自省

225  勤奋、天才与机遇

227  谦虚与虚伪    

229  辞“国学大师”

231  辞“学界(术)泰斗”

232  辞“国宝”


作者介绍:

季羡林:

北京大学终身教授,留下“三辞桂冠”的佳话,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学家、佛学家、国学家、翻译家等,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他通透、朴实、纯粹、平淡,却也不失任性。其子季承曾说“他是人生的失败者,是寂寞的文人”,但他的世界并不孤独,因心有归处,而淡定从容;因无畏无惧,而潇洒自由。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当我还是一个青年大学生的时候,报刊上曾刮起一阵讨论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微风,文章写了一些,议论也发表了一通。我看过一些文章,但自己并没有参加进去。原因是,有的文章不知所云,我看不懂。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种讨论本身就无意义,无价值,不如实实在在地干几件事好。

时光流逝,一转眼,自己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我的预算。有人认为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了,对人生的种种相,众生的种种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远不如早一点离开人世这个是非之地,落一个耳根清净。

那么,长寿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也不是的。这对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会有一些好处的。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0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

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索。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

对这样的芸芸众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何处谈起呢?我自己也属于芸芸众生之列,也难免浑浑噩噩,并不比任何人高一丝一毫。如果想勉强找一点区别的话,那也是有的:我,当然还有一些别的人,对人生有一些想法,动过一点脑筋,而且自认这些想法是有点道理的。

    我有些什么想法呢?话要说得远一点。当今世界上战火纷飞,人欲横流,“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一个十分不安定的时代。但是,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

者。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

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

链子就组不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但是,这个道理在人类社会中只有少数有识之士才能理解。鲁迅先生所称之“中国的脊梁”,指的就是这种人。对于那些肚子里吃满了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到头来终不过是浑浑噩噩的人来说,有如夏虫不足以与语冰,这些道理是没法谈的。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对人类发展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话说到这里,我想把上面说的意思简短扼要地归纳一下: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隔膜

 

鲁迅先生曾写过关于“隔膜”的文章,有些人是熟悉的。鲁迅的“隔膜”,同我们平常使用的这个词儿的含义不完全一样。我们平常所谓“隔膜”是指“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鲁迅的“隔膜”是单方面地以主观愿望或猜度去了解对方,去要求对方。这样做,鲜有不碰钉子者。这样的例子,

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稀见。即使有人想“颂圣”,如果隔膜,也难免撞在龙犄角上,一命呜呼。

    近读到韩昇先生的文章《隋文帝抗击突厥的内政因素》(《欧亚学刊》第二期),其中有几句话:

 

对此,从种族性格上斥责突厥“反复无常”,其出发点是中国理想主义感情性的“义”观念。国内伦理观念与国际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在中国对外交往中反复出现,深值反思。

这实在是见道之言,值得我们深思。我认为,这也是一种“隔膜”。

记得当年在大学读书时,适值“九· 一八”事件发生,日军入寇东北。当中国军队实行不抵抗主义,南京政府同时又派大员赴日内瓦国联(相当于今天的联合国)控诉,要求国联伸张正义。当时我还属于隔膜党,义愤填膺,等待着国际伸出正义之手。结果当然是落了空。我颇恨恨不已了一阵子。

在这里,关键是什么叫“义”?什么叫“正义”?韩文公说:“行而宜之之谓义。可是“宜之”的标准是因个人而异的,因民族而异的,因国家而异的,因立场不同而异的。不懂这个道理,就是“隔膜”。

懂这个道理,也并不容易。我在德国住了十年,没有看到有人在大街上吵架,也很少看到小孩子打架。有一天,我看到就在我窗外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上,两个男孩在打架,一个大的约十三四岁,一个小的只有约七八岁,个子相差一截,力量悬殊明显。不知为什么,两个人竟干起架来。不到一个回合,小的被打倒在地,哭了几声,立即又爬起来继续交手,当然又被打倒在地。如此被打倒了几次,小孩边哭边打,并不服输,日耳曼民族的特性昭然可见。

此时周围已经聚拢了一些围观者。我总期望,有一个人会像在中国一样,主持正义,说一句:“你这么大了,怎么能欺负小的呢!”但是没有。后还是对门住的一位老太太从窗子里对准两个小孩泼出了一盆冷水,两个小孩各自哈哈大笑,战斗才告结束。

这件小事给了我一个重要的教训:在西方国家眼中,谁的拳头大,正义就在谁手里,我从此脱离了隔膜党。

今天,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都变得更加聪明了,与隔膜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我们努力建设我们的国家,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提高。对外我们决不侵略别的国家,但也决不允许别的国家侵略我们。我们也讲主持正义,但是,这个正义与隔膜是不搭界的。

 

 

坏人

积将近九十年的经验,我深知世界上确实是有坏人的。乍看上去,这个看法的智商只能达到小学一年级的水平。这就等于说“每个人都必须吃饭”那样既真实又平庸。

可是事实上我顿悟到这个真理,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观察与思考的。

我从来就不是性善说的信徒,毋宁说我是倾向性恶说的。古书上说“天命之谓性”,“性”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本能”,而一切生物的本能是力求生存和发展,这难免引起生物之间的矛盾,性善又何从谈起呢?

那么,什么又叫作“坏人”呢?记得鲁迅曾说过,干损人利己的事还可以理解,损人又不利己的事千万干不得。我现在利用鲁迅的话来给坏人作一个界定:干损人利己的事是坏人,而干损人又不利己的事,则是坏人之尤者。

空口无凭,不妨略举两例。一个人搬到新房子里,照例大事装修,而装修的方式又极野蛮,结果把水管凿破,水往外流。住在楼下的人当然首蒙其害,水滴不止,连半壁墙都浸透了。然而此人却不闻不问,本单位派人来修,又拒绝入门。倘若墙壁倒塌,楼下的人当然会受害,他自己焉能安全!这是典型的损人又不利己的例子。又有一位“学者”,对某一种语言连字母都不认识,却偏冒充专家,不但在国内蒙混过关,在国外也招摇撞骗。有识之士皆嗤之以鼻。这又是

一个典型的损人而不利己的例子。

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鲁迅翻译的《小约翰》里讲到一个有毒的蘑菇听人说它有毒,它说,这是人话。毒蘑菇和一切苍蝇、蚊子、臭虫等等,都不认为自己有毒。说它们有毒,它们大概也会认为这是人话。可是被群众公推为坏人的人,他们难道能说:说他们是坏人的都是人话吗?如果这是“人话”的话,那么他们自己又是什么呢?

根据我的观察,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这有点像形而上学了。但是,我却没有办法。天下哪里会有不变的事物呢?哪里会有不变的人呢?我观察的几个“坏人”偏偏不变。几十年前是这样,今天还是这样。我想给他们辩护都找不出词儿来。有时候,我简直怀疑,天地间是否有一种叫作“坏人基因”的东西?可惜没有一个生物学家或生理学家提出过这种理论。我自己既非生物学家,又非生理学家,只能凭空臆断。我但愿有一个坏人改变一下,改恶从善,堵住了我的嘴。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自2020年问世以来,《心安即是归处》累计销量近百万册,是国内非虚构写作领域的畅销作品。

精装纪念版,护封采用尤具质感的120g唯美纹,用120g素棉裱纸,装帧朴实不失典雅,呈现季羡林先生的朴实与平淡,可读可藏可赠,回馈读者。

贾平凹、白岩松、金庸、林青霞诚意推荐,季羡林2020全新散文精选!

钱文忠、胡适、臧克家、钟敬文、乐黛云、梁文道、雷文涛等倾情推荐!

季羡林之子季承生前亲自手书授权版本!

80年写作生涯,经典精粹

全面收录季羡林自1933年到2006年,囊括所有作者写作生涯中代表性的经典散文《老猫》《八十抒怀》《隔膜》等,均为经久流传的典藏篇目,字字意深,一本书阅尽大师的智慧精华。

全新收录语文课外阅读篇目

在所有文化名家中,季式散文入选语文教材的数量居于首位;

季式散文,是语文中高考的重要选篇来源,历来为中小学作文写作和阅读的标准范本。

本书收录《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等多篇入选义务教育教材文章!

跨时两年,精心编辑

遵从作者原稿,还原真实的季羡林,帮助读者更真切体会作者通透睿智的内心世界;

文字仅将少数不符合现代阅读习惯和出版要求作以修改,提升阅读体验。

收录季式散文62篇,从读书、处世、旅行、当下、孤独、生死、真实等角度,完美展现季羡林与世界的相处之道,给予内心焦灼者以安定的抚慰。

心有所定,生命从容,致内心被夺走安宁的你!

季羡林的百年生命智慧!


媒体评论

给我启发的作家是季羡林。让我觉得写文章不一定要很多的成语或者很艰难的字,只需把感情、自己真的性情写出来。

                                                                                             ——林青霞

 

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而这些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被我们向后延续。

                                                                                            ——白岩松

 

 

恩师的魅力,就是仿佛无法用堂皇的语言来言说他的魅力。用在恩师身上的形容词,合适的大概还是纯粹和平淡。

——钱文忠

 

 

贾平凹回忆说,《废都》遭遇风波的关头,很多朋友因为《废都》被禁不敢与他再接近,但当年有两个人力挺《废都》,分别是季羡林和马原。……现在的情况也是这样,一些并不专门以写散文为职业的人写出的散文特别好……季羡林先生散文写得好。

——贾平凹

上世纪末,金庸访问北京大学,当被问及喜欢什么书时,他回答:“《牛棚杂忆》。”又问:“你崇敬的北大教授是谁?”他毫不犹豫地答道:“季羡林。”

——金庸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您在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

——

 

读季老的散文适合午后坐在藤椅上,捧一杯清茶,或晚上斜倚床头,伴一盏清灯,远离浮躁,进入一个清新淡雅的世界。

——有书创始人 雷文涛读季老的散文适合午后坐在藤椅上,捧一杯清茶,或晚上斜倚床头,伴一盏清灯,远离浮躁,进入一个清新淡雅的世界。

——有书创始人 雷文涛

读季老的散文适合午后坐在藤椅上,捧一杯清茶,或晚上斜倚床头,伴一盏清灯,远离浮躁,进入一个清新淡雅的世界。

——有书创始人 雷文涛

读季老的散文适合午后坐在藤椅上,捧一杯清茶,或晚上斜倚床头,伴一盏清灯,远离浮躁,进入一个清新淡雅的世界。

——有书创始人 雷文涛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季羡林座右铭


前言

金句

1. 学者们常说:“真理愈辩愈明。”我也曾长期虔诚地相信这一句话。但是,近我忽然大彻大悟,觉得事情正好相反,真理是愈辩愈糊涂。

2. 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嗜好就是读书。

3. 我写的东西,不会有套话、大话,至于真话是否全都讲了出来,那倒不敢说,我只能保证,我讲的全是真话。

4.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5.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6.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7. 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8. 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9. 我说过不少谎话,正因非此则不能生存。但是我还是敢于讲真话的,我的真话总是大大超过谎话。因此我是一个好人。

10. 任何一个人,包括我自我在内,以及任何一个生物,从本能上来看,总是趋吉避凶的。因此,我没怪罪任何人,包括打过我的人。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并不是由于我度量个性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假如我处在别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动不见得会比别人好。

11.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兄弟姐妹,都应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12. 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出了“要了解你自己”!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可见这些话是普遍的真理。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13. 人类要生存下去,文化就必须传承下去,因而书也就必须读下去。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中,我们必须及时得到信息。只有这样,人才能潇洒地生活下去,否则将适得其反。

14. 评断一本书的好与坏有什么标准呢?这可能因人而异。但是,我个人认为,客观的能为一般人都接受的标准还是有的。归纳起来,约略有以下几项:一本书能鼓励人前进呢,抑或拉人倒退?一本书能给人以乐观精神呢,抑或使人悲观?一本书能增加人的智慧呢,抑或增强人的愚蠢?一本书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呢,抑或降低?一本书能增强人的伦理道德水平呢,抑或压低?一本书能给人以力量呢,抑或使人软弱?一本书能激励人向困难作斗争呢,抑或让人向困难低头?一本书能给人以高尚的美感享受呢,抑或给人以低级下流的愉快?类似的标准还能举出一些来,但是,我觉得,上面这一些也就够了。

15. 怪论这个名词,人所共知。其所以称之为怪者,一般人都不这样说,而你偏偏这样说,遂成异议可怪之论了。我却要提倡怪论。

16. 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17. 吾辈凡人的诞生,无一例外,都是被动的,一点主动也没有。我们糊里糊涂地降生,糊里糊涂地成长,有时也会糊里糊涂地夭折,当然也会糊里糊涂地寿登耄耋,像我这样。

18. 孔门贤人子路“闻过则喜”,古今传为美谈。我根本做不到,而且也不想做到,因为我要分析:是谁说的?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因为什么而说的?分析完了以后,再定“则喜”,或是“则怒”。喜,我不会过头。怒,我也不会火冒十丈,怒发冲冠。

19. 王籍诗曰“鸟鸣山更幽”,有人以为奇怪:鸟不鸣不是比鸣更为幽静吗?山中这样的经验我没有,雨中这样的经验我却是有的。我觉得“雨响室更幽”,眼前就是这样。

20. 人活得太久了,对人生的种种相,众生的种种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

21.世间从不缺少辉煌的花冠,缺少的是不被花冠晕染的淡定。

22.如果有一天我没能读写文章,清夜自思,便感内疚,认为是白白浪费一天。

23.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24.时间是亳不留情的,它真使人在自己制造的镜子里照见自己的真相!

25.每个单位都是小人的天下;正直的人总是少数,且无权势;群众的眼睛都是瞎的、势利的,他们大部分情况下不会站在君子一边。坏人是不会改好的,因为他们不认为自己是坏人。

26.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27.一般人虽受相当教育,但缺乏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未能整合,阻碍教育整体的发展,亦且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28.不完满才是人生。

29.什么叫人生呢?我并不清楚。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芸芸众生中也没有哪一个人真清楚的。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30.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31.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季羡林座右铭


书籍介绍

季羡林经历过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的跌宕起伏。然而先生的一生,不争不辩,不怨不艾,满怀天真,执着自己的执着,安于当下。是世界上仅有的精通于吐火罗文的几位学者之一,同时又用质朴的文字将其对自我的这份坚守向世人传达一个理念——心安即是生命的归处。

本书旨在阐释先生的生命智慧,从谈人生的意义到分别谈读书、处世、行走、当下、孤独、生死等跟大家密切相关的生命话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愿我们能了悟人间万相的本真,拥有应对世事的智慧。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小说多(590+)
  • 引人入胜(516+)
  • 差评(558+)
  • 一星好评(414+)
  • 赞(608+)
  • 服务好(598+)
  • 体验好(501+)

下载评价

  • 网友 焦***山:

    不错。。。。。

  • 网友 郗***兰: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谢***灵: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菱***兰: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步***青:

    。。。。。好

  • 网友 堵***洁:

    好用,支持

  • 网友 宫***凡: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蓬***之:

    好棒good

  • 网友 宓***莉: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康***溪:

    强烈推荐!!!

  • 网友 曾***文:

    五星好评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