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艺术史拾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城市社会艺术史拾遗精美图片
》城市社会艺术史拾遗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城市社会艺术史拾遗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416040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1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6.3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内容简介:

《城市社会艺术史拾遗》将西方城市著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融入美术史、建筑史和城市史的大背 景中进行详细阐述。全书分为光辉城市、灵魂的居所、信仰的力量、风俗和掌故四个 部分,将美术和建筑名作的历史人文背景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生动的 历史故事、宗教故事和神话,以及精美的图片和图片解释,使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 了解艺术史、建筑史和历史文化名城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书籍目录:

前言     

 部分   光辉城市     001     

1  城市的守护者:城堡和城墙     002

2  被诅咒的城市:古亚述首都尼尼微     011

3  神谕之城:德尔斐传奇     019

4  世界帝国的圆心:古罗马老广场     027

5  幸福水生活:古罗马的供水体系    036

 第二部分   灵魂的居所     043     

6  向上帝走去:苏美尔人的文明    044

7  灵魂的通道:金字塔的故事     051

8  战神的门槛:罗马凯旋门     060

9  宇宙的模型:哈德良万神庙     068

10  主教的珠宝盒:哥特式教堂     076

11  理想的教堂:两座圣彼得的教堂    084

 

 第三部分   信仰的力量     091     

12  来世的写照:古埃及艺术     092

13  阿蒙的援手:拉美西斯二世时期的艺术    099

14  永生的法门:木乃伊传奇     107

15  太阳的礼赞:埃赫那顿时期的艺术    113

 第四部分   风俗和掌故     121     

16  野兽之冢:斗兽的历史     122

17  罪恶与仇恨:犹太人的原罪说    131

18  战斗的人生:希腊人的战争艺术    137

19  英雄的幸福:希腊人的英雄观    145

20  与子同袍:希腊人的男风习俗     152

 图片来源     158     

 参考书目     163


作者介绍:

曹昊,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师,艺术家,设计师,西方建筑史、风俗史研究者,中国建筑学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永恒之城:罗马历史建筑图说》等建筑史研究专著多部,主持*人文社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并在中国科技大学现代艺术中心等机构举办个人绘画作品展。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学习西方文化的必要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得天独厚的民族,正因为如此,古代的中国人 拥有一种奇怪的民族自豪感,他们认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央,因此给自己居 住的国度命名为“中央之国”,简称“中国”。这种概念从几何学的角度看, 原也没大错,因为在一个球形的行星上,的确哪里都可以被视为中心点。这种 感觉不是靠单纯的教育得来,而是几千年来和外界甚少接触的原因。环视我们 伟大的祖国,东有太平洋浩渺无际,西有喜马拉雅万仞摩天,南面居住着断发 文身的“蛮夷”,困扰我们的,就是北面那些驰骋千里、来去无踪的游牧 民族,他们常常威胁我们的边境,偶尔也会带来一些外界的消息,可是就是这 一点威胁,也被万里长城部分地拒之门外了。

    中国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个如此封闭的世外桃源,以至于在文明的早期, 西方人完全不知道有中国这么一个国家。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他只记叙到古 代印度,他认为印度以东就是一片汪洋大海。因为同样的原因,古代的中国人 不大能够理解外界的事情,也不愿意去了解。

    然而国际化的时代不可避免地到来,随着国家之间文化、经济和科技的交 流合作日趋频繁,古代的西方世界已经向中国人敞开了她神秘的面纱。”但是 行色匆匆的游客和留学生们很少能够参透那些光怪陆离的异国情调背后的秘密。 西方文明,仍然是我们亟待补充的重要一课。

    作为知识分子,更应当拥有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库存,以应对变幻莫 测的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面对那些和我们完全不同,但是又先进于我们的西方世界,在沟通和学习之时,消除我们青年一代的文化陌生感,求同存异,是 十分必要的事情,也是我决定写这本书的初衷。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由于我们 现在的设计学科体系整个都来自西方,如果不从根本上去透析这些学科体系和 研究方法的来源和本质,现在的知识分子就不可能把这一套有些陌生的西方学 科体系运用得圆融自如。

地中海世界的文化交流                                                               

    学习西方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想要搞清楚这些众多的文化类型 之间千头万绪的关系,就必须把历史细细梳理,以多元化的角度加以研读,以 一体化的高度去把握。和我们的相对封闭相反,古代地中海世界的各个民族生 活在一个完全开放的世界里,每时每刻他们都面临着其他民族的冲击:公元前 四世纪的某一天,印度人忽然发现一大群从未看过的金发碧眼的人种骑着高头 大马,凶猛而迅捷地攻破了他们的城池,而他们还没有弄清楚敌人是谁呢!正 是这群由亚历山大大帝带来的马其顿军队,虽然来去匆匆,却把希腊艺术留在 了印度,开出了混血的犍陀罗艺术之花。

    古代埃及也常常和周边的民族打交道,他们抢夺努比亚的黄金和兽皮,购 买腓尼基的玻璃珠、黎巴嫩的香柏,因为埃及没有参天大树;他们又从居住在 西奈半岛的阿拉伯人那儿购置青铜,用以制造武器和神像……物质的交流就此 产生,埃及的古老神灵开始拥有异国的信徒:浑身绿色的冥府之神奥西里斯莫 名其妙地演变为希腊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埃及的象形文字被爱学习的腓尼基人 改造成字母,这种新发明又传入欧洲,促进了希腊字母的产生。热爱艺术的希 腊人还从埃及艺术家那儿学到了雕塑和绘画的技巧,当然,在埃及文明走向衰 落之时,又是希腊人把他们新鲜的发明创造回馈给他们曾经的老师。在希腊化 时期,我们看到埃及的银币上雕刻着希腊式的俊美少年,棺材盖上那存在了几 千年的正面律(古埃及雕塑绘画中人物画法的普通规律)被生动的希腊式人像 代替。

    类似的交流在古代的地中海世界广泛而活跃地存在着,各个民族互相学习、 互通有无;有时又打得不可开交。在这片热土上,文化也激烈地碰撞、交融, 此消彼长,千头万绪。这让后世的研究者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也让研究之路 充满乐趣和挑战。本书的体系就建构于古代西方地中海世界复杂的文明流变历 程之上,通过艺术、风俗和建筑的长线,把许多看起来并不相干的民族和文化 联系起来,让人们意识到它们本是一棵藤上开出的不同花朵。如同想欣赏金鱼 游弋的优美和鲜活姿态,就要把它们放在水里一样,若要真正了解一种建筑或 艺术风格,就要把它还原到它所处的那个时代和地区,否则我们的感受绝不会 真切,我们的研究也绝不会深刻。因此,相对于那些伟大的文明样式和珍贵的 艺术作品,笔者更倾向于从侧面记录它所存在的时代。

 

知识的融会贯通     

    对于本书的体系安排,笔者认为有解释的必要。把古代建筑、城市规划艺术、 宗教与风俗习惯融汇到一本书里是一个特别的追求,对于中国式的强调“专业” 的高等教育模式来说,这种大杂烩式的安排似乎会让人产生“不专业”的感觉, 但是这种看似“不专业”的做法对于西方的设计师来说,恰恰是一种必需的修炼。

    古罗马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就曾严肃地谈到关于“学科交叉” 的问题:他认为一个合格的建筑师除了掌握建筑学之外,还必须懂得多种知识, 如机械工程、力学、植物学、矿物学、声学、星象学和水利等,因为这些知识 都是建筑学的必要辅助。同时他又谈到一种担忧,即如果同时精通如此多的学 科之后再来做建筑,那岂不是要浪费人们半生的时间?对于这种假设,他认为 大可不必忧虑,因为所有知识都是相通的,只要你真的吃透一门学科,你就会 用这种学习的办法去吃透别的学科。

    许多西方的古代学者,都是精通多门学问的人士,维特鲁威自不必说,那 些离我们时代更近的文艺复兴大师们,也都拥有奇怪的求学履历:设计圣马可 图书馆的桑索维诺本来是个雕塑家,到了威尼斯之后改行做了建筑师。米开朗 基罗是个雕塑家,但是他在教皇的迫胁之下又画起了画,到他七十多岁的时候, 他干起了建筑师的行当,而且做的是世界上的教堂。在古代,跨界和改行 对于博学多能的人们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往往在改行之后,更大的声誉 和成就在等着他们,这是因为每个行业都会在发展中逐渐被习惯性思维束缚住 思想和创造力,它们实际上非常期待学科交叉带来的新鲜血液的补给和新的动 力的冲击。敢于跨界和挑战新事物的人们就会创造新的奇迹,而这些跨界者, 又是博学强识的多面手。

    在拥有多方面学识的西方设计师看来,城市设计、建筑和艺术是彼此不能 分割的整体,同时它们又都是受制于文化、哲学、宗教和民族的气质的。冲破“专 业”和“专家”给你带来的限制吧,吸取多方面的知识和营养,做一个博学和 多能的人!这是本书希望传达给读者们的重要启示。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城市社会艺术史拾遗》适合以下人群:建筑学、城市规划学、艺术设计、美术学、文学、哲学和历 史专业的学生;从事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及艺术设计的专业人士;从事建筑设 计和城市规划设计及艺术设计教学的教师。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速度快(380+)
  • 服务好(290+)
  • 体验好(410+)
  • 推荐购买(678+)
  • 超值(613+)
  • 体验差(203+)
  • 无多页(403+)
  • 格式多(306+)

下载评价

  • 网友 訾***雰: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堵***洁:

    好用,支持

  • 网友 宫***凡: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益***琴: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曹***雯: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晏***媛:

    够人性化!

  • 网友 游***钰: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冷***洁: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常***翠: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訾***晴: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冯***丽: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宫***玉:

    我说完了。

  • 网友 苍***如: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后***之: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龚***湄:

    差评,居然要收费!!!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