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心智操控(如何明智决定,逃出抑郁或上瘾的陷阱)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一切都是心智操控(如何明智决定,逃出抑郁或上瘾的陷阱) 一切都是心智操控(如何明智决定,逃出抑郁或上瘾的陷阱)精美图片](https://img3m9.ddimg.cn/35/5/29654099-1_h_1703484616.jpg)
一切都是心智操控(如何明智决定,逃出抑郁或上瘾的陷阱)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一切都是心智操控(如何明智决定,逃出抑郁或上瘾的陷阱)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一切都是心智操控(如何明智决定,逃出抑郁或上瘾的陷阱)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一切都是心智操控(如何明智决定,逃出抑郁或上瘾的陷阱)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一切都是心智操控(如何明智决定,逃出抑郁或上瘾的陷阱)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一切都是心智操控(如何明智决定,逃出抑郁或上瘾的陷阱)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一切都是心智操控(如何明智决定,逃出抑郁或上瘾的陷阱)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一切都是心智操控(如何明智决定,逃出抑郁或上瘾的陷阱)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抑郁或上瘾不是TA的错,皆因TA的心智被操控,揭密巨头企业如何恶意利用心理学,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勇敢推荐
内容简介:
“抑郁”和“上瘾”是被操控的!本书基于神经心理学,详细讲解人类大脑中奖赏通路和满足通路的运行机制。奖赏通路由多巴胺驱动,多巴胺告诉大脑,我很快乐,还想要更多,然而,促使多巴胺释放的物质和行为都会导致上瘾;满足通路由血清素驱动,血清素告诉大脑,我不需要更多了,然而,血清素不足会导致抑郁。人类进入工业社会,随着神经营销的出现,企业已经成功地将我们束缚在无尽的渴望和消费的循环之中,无法逃脱。刺激多巴胺产生的行业日益强大,糖、毒品、短视频、色情等带来了即时的快乐,也让人滑向上瘾的深渊,最终导致成瘾、焦虑、抑郁及慢性疾病的流行。本书告诉我们如何做才能逃脱欲望和消费的无尽轮回,过上满足而幸福的生活。
书籍目录:
前言 001
第一部分 芸芸众生还是缺点慧根 001
第1 章 人间乐园 003
“幸福”的别称 004
宗教层面的解释 005
幸福美满的结局? 006
大众追逐幸福的风潮 008
认知混乱的根源 009
理清思路 010
第2 章 净在错误的地方寻找爱 012
我的脑子?在我最钟爱的器官里,它排名第二 014
本有可能一展身手的神奇药物 018
002
The hacking of the American mind 一切都是心智操控
感受不到爱? 020
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爱情 023
爱上了瘾? 025
第二部分 奖赏——心醉神迷之后是剧痛 027
第3 章 欲望与多巴胺,快乐与阿片类药物 029
我可以得到加倍的奖赏吗? 031
钟形曲线上的冰火两重天 032
来点刺激,让我爽一下! 035
物极必反 040
忍不住去挠痒痒,你就会一直痒下去 042
第4 章 杀死蟋蟀杰明尼:压力、恐惧与皮质醇 044
压力山大 045
神经高度紧张 046
执行功能紊乱 047
刹车失灵 049
真希望我能酣睡一场 050
脆弱的儿童 051
第5 章 堕入地狱 052
神经兴奋小分队 053
机体自我休整 054
万劫不复不归路 055
当下人人自危 057
003
目 录
“成瘾”行为真能让人上瘾吗? 059
成瘾转移 061
史海钩沉——关于成瘾转移的那些事 062
第6 章 戒瘾 065
成瘾简史 066
丧心病狂的招数 067
另一种白色粉末 068
红口白牙一气否认 070
当“想要”变成“必需” 073
第三部分 满足感——幸福的青鸟 075
第7 章 满足感与血清素 077
跌入谷底 078
藏在化学式里的幸福密码? 080
神圣的科学:细说血清素 082
总要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 085
第8 章 敲开永生幸福之门 087
喝下令人兴奋的“酷爱”牌饮料 088
政府突击检查了这场狂欢派对 091
有尊严地死去,现在有了新希望? 093
受体特价啦——买一赠一! 094
嗑药后遗症 097
生物化学提高生活品质? 098
004
The hacking of the American mind 一切都是心智操控
第9 章 吃好喝好终益己,精心装扮空悦人 099
吃得好才有好睡眠 100
你吃的牛肉到底是什么东西? 102
我算什么,被虐千百遍的肝脏? 103
情况越来越糟糕 104
肠道决定你的感受 106
健脑食物 107
编织梦幻般幸福的原材料 110
第10 章 自酿苦果:多巴胺- 皮质醇- 血清素之间的联系 111
一个情绪恒定器? 112
“破坏”神经元“很糟糕” 114
压力把我们推到了崩溃边缘 116
睡眠不佳万事休 117
一味追逐快乐招致大不幸 118
第四部分 “机器的奴隶”:我们是如何被操控的? 121
第11 章 图生存、求自由、谋幸福? 123
放弃《独立宣言》赋予的权利? 124
托马斯· 杰斐逊vs. 乔治· 梅森vs. 汲汲求富贵 127
“晚安,亲爱的王子,让一群天使的歌声来伴你入眠” 131
是治疗疼痛的医生,还是另类毒贩? 133
整个国家都步入歧途 135
005
目 录
第12 章 国民不幸福总值? 137
来啊,炫个富! 139
每个人都幸福? 140
我一点儿也不满意 144
第13 章 把移花接木、偷换概念玩到了极致——目睹华盛顿
之怪状 146
权力的博弈 147
企业“正义” 148
“人民”的权利 152
立法机关腐败了,人民就没有指望了 154
第14 章 你是“爱它”,还是“喜欢它”? 157
但愿幸福长长久久 157
看似触手可及的“享受”,却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160
唯有套路得人心 161
揣在衣袋里的“老虎机” 163
疯狂的手机 164
欺凌“胜地” 165
一味点“赞”,早晚变成“坐以待毙的鸭子”…… 166
非理性繁荣 168
市场能承受的极限代价 169
最廉价的刺激物质 171
第15 章 死亡漩涡 173
合法的庞氏骗局 174
侵蚀金字塔基 176
006
The hacking of the American mind 一切都是心智操控
从此,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177
公地悲剧 179
健康保障成了疾病保障 181
活下去 183
重新划定阵营 185
第五部分 挣脱头脑的桎梏,追寻幸福4C 法则 187
第16 章 人际连接(宗教、社会支持与交谈) 189
感知到的才是事实 191
信念之力 191
找到志趣相投的人 194
心怀慈悲 195
害怕被人拒绝 197
社交网络乎? 197
重要的不是你在看什么,而是你看到了什么 201
第17 章 乐于奉献(自我价值感、利他主义、志愿精神与乐
善好施) 202
一夜暴富的人过得可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滋润 203
请瞪大眼睛仔细看 204
消费者称:这体验不佳 205
省一分,长一智 206
我来告诉你:职场中什么最重要 207
基于道德考虑…… 208
利他主义与怨恨 209
007
目 录
人间兄弟情深 210
资产管理中见道德决策 211
做善事的回报 212
善心有善报 213
第18 章 积极应对(睡眠、正念与运动) 215
给蟋蟀杰明尼抛个救生圈 216
睡出你的巅峰状态 217
睡觉时声响大作 218
多任务处理的神话 220
不要整天忙忙叨叨的,停下来放空自己! 222
心念对身体的影响 225
运动不仅能塑形,还能重塑你的大脑 226
听说有一个专门针对……的App,嗯嗯,真的有吗? 228
再论主要“嫌疑对象” 230
第19 章 烹制美食(为自己、朋友和家人下厨) 231
给点甜头 232
少放点糖 235
忌肥甘厚味 236
对用糖大户开战,打赢攻坚战 238
糖的大众“洗脑”策略 240
加工食品:一个失败的实验 242
这些“秘笈”,你妈妈应该都知道 244
后记 245
致谢 249
作者介绍:
罗伯特·鲁斯蒂格,医学博士,法学硕士,《纽约时报》畅销书《希望渺茫》的作者。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
芸芸众生还是缺点慧根
第1 章
人间乐园
曾经,我们都是幸福的人。然后,那条蛇出现了。从那以后,我们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收藏有希罗尼穆斯·波希的画作《人间乐园》(成画时间在公元1504 年),那幅三联油画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寓言式的警示:当我们浪掷上帝恩赐的幸福时会发生什么——我们舍弃幸福的伊甸园,转而去另一个花园里追逐肉身的快乐,必将落得个永远被诅咒的下场。看看画中的人物!幸福啊,这个我们人生中最辉煌的目标似乎是一个幻梦,对我们普罗大众来说遥不可及。不过,富人也不见得有多幸福(这稍微让人有些宽慰)。幸福似乎是海市蜃楼,我们对它孜孜以求。为此,我们不停地去翻开岩块、亲吻青蛙并努力打开幸福这把魔法大锁。我们在自己的那座充溢着尘世快乐的花园里踯躅而行,苦苦追寻看似永远无法得到的超凡脱尘的幸福的极乐体验。一路行来,我们当然也有不少乐趣。或者,我们至少努力让自己快乐。我们购买耀眼夺目的东西,我们玩强力球、与朋友一起畅饮,有时候也独酌一番。那么,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感
到栖栖惶惶呢?我们是否只能在感官快乐的深渊里陷得更深,终至无法自拔?我们难道注定无望觅得真正的幸福吗?这一番寻寻觅觅终将落得个徒劳无功的下场吗?很多人拼死努力也要抵达那个心满意足、内心安宁的奇妙秘境——它的名字就叫作“幸福”。但是,如果我们终将无法抵达彼岸,那么,这一切努力又有何意义?如果我告诉你:幸福就在你面前,就在你心念一转之际,你又作何想?在某些人眼里,快乐和幸福的差异就是个伪命题,像稻草人那样可笑,根本不值一提。嘿,这两样感觉都很好,你为什么非要掰扯清楚?呃,眼前就是赏心乐事。至于幸福嘛……可能没那么幸福,而且幸福也不会来得那么快。但是,这个问题确实意义重大,不仅对你个人,对整个社会而言也是如此。将快乐和幸福这两种积极情绪的差别解释清楚,这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幸福”的别称快乐有多种表现形式,自然也就出现了很多“快乐”的同义词:满意、开心、纵情欢愉、愉快、点燃激情。但是,快乐是一种自然流露的情绪,它是名为“奖赏通路”的大脑特定区域活动的结果。实际上,人们体验到快乐要经历两个过程:首先,人们有了获取某种特定奖赏的动力;接着,人们得到了这种奖赏,而他们自然就体验到了一种情绪——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快乐”。为简单起见,我会在本书中将“快乐”一词也称作“奖赏”(reward),如此一来就可以妥善地兼顾社会科学和神经科学领域。正如古老的谚语所说:“美存在于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中。”幸福也是如此。幸福只存在于能体验到幸福的大脑之中。它在大脑中有属于自己的区
域,人们称之为“满足感通路”。但是,幸福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其存世历史很悠久——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人们一直绕不过“幸福”这个概念。“幸福”这个大筐里装了一大堆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定义和词汇变形。幸福(happiness)的词根是“hap”,意思是“运气”。我们在其他与偶然事件有关的单词中也会看到这个词根,例如偶然(happenstance)和可能(perhaps )。
生活在人类早期社会的人不是很幸福:毕竟饥荒、瘟疫和战争频仍,没有多少幸福可言。幸福是一种运气,转瞬即逝。在任何社会中,幸福似乎都只垂青少数幸运儿。宗教层面的解释自从人类有宗教以来,宗教就一直充当着快乐和幸福的仲裁者的角色。以下对相关宗教历史的简要梳理绝对做不到详尽无遗、面面俱到,但是,只有明白我们的来路,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将何去何从。传统的犹太教的教义称:研习律法书1 是通向幸福的必经道路,因为“它的每一条训诫都能带来内心的平和”。只要谨遵教义,人们必将收获幸福。根据史书记载,希腊人是经营快乐和幸福的鼻祖。公元前3 世纪,在享乐主义的风潮中,他们彻底将“幸福”这一概念弃若敝屣。享乐主义生活哲学秉持的理念是:生活的目标就是追逐纯粹的快乐(坚决杜绝痛苦)。亚里士多德扩充了犹太人对“幸福”的定义。他认为:幸福意味着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要展示理性和美德。他还创造了表示幸福的“eudemonia”一词,它是“满足感”的同义词,而“满足感”是本书论述的核心概念。斯多葛主义的创始人芝诺在此基础上做了一点引申——判断失误导致不幸,而真正的圣人是不会招来这种“不幸”的。其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你不幸福,那你就算不上是圣人。伊壁鸠鲁还补充道,幸福是这样一种状态:内心平和,没有恐惧,没有痛苦,而且有知心朋友拥簇在身边——这种理念历经岁月沧桑延绵至今。接着是基督教的说法。幸福这个主题也出现在基督教众多训诫里——幸福不在此时此地,不过它将会在另一个地方等着你。人生在世没有乐趣可言,可是,如果你这辈子是一个谨遵教规、品格正直的基督徒,那么天堂在等着你。肉身快乐是人世间的魔鬼,谦卑和敬奉上帝看似磨难,却是通往幸福的天堂生活的必由之路,这样你才有资格接受上帝的这份礼物。巴哈伊教说:我们从一
出生就是高尚的,并且能够在这个世界以及来世不断修炼。因此,我们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以后去了天堂,还要继续努力让那里也变得更好。东方的宗教指引的道路略有不同,它们更重视想方设法追求现世的幸福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以后,因为没有身后的世界——至少,没有西方宗教里的天堂。印度教以“(业力)轮回”理论达到“修炼成正果”的目的——(做个好人),来世你就不会变成一只青蛙。而信教的终极目的是努力跳出这个轮回。佛教在此之外还规定了特定的修行内容来帮助我们摆脱这种轮回以实现“涅槃”(nirvana),或者说,“得大自在”1。由此看来,在历史文化层面,快乐历来被视作幸福的对立面。而在科学眼里,这些论述没有什么差别。事实上,“幸福”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幸福意味着什么,人们的理解相去甚远。幸福与否取决于你所生活的年代、你所处的宗教和文化环境。还有,你所使用的语言可能对此也有影响。譬如,在某些语言里,“幸福”的定义是“好运与有利的外在环境”(一切均在你的控制之外),而在其他语言中,“幸福”指的是“良好的内心情感状态”(多少在你的控制之中)。显然,这使得“幸福”这篇文章很难写,因为其定义和内涵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幸福美满的结局?
幸福是大多数人声称自己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你的伴侣能搞定那些你不能应付的事情、带门廊和白色栅栏的房子、儿女双全(他们能包揽中学里的所有奖项,然后去常春藤联盟上大学)、与家人一起出去看世界、退休生活没有后顾之忧。我一直很喜欢心理学家丹·吉尔伯特出镜的保诚集团 的广告,里头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退休就是全身心去做你喜欢的事情、与你的伴侣健健康康地一起变老。然而,现如今的父母们奢望的只是收到最低一档的精神诊疗账单、不用入住康复医院、没有犯罪记录,儿女们的简历上有好大学的名头、他们的后代既不欺凌别人也不受人欺凌。然而,自从我们有历史记录以来,几乎没有多少篇幅记录人们是多么地幸福。”部分原因是:谁想要读到这样的东西?这可以说是重点所在。我们嘴上都说:我们想要幸福。但是,只是读一些别人如何幸福美满的事情,多少有些乏味。没有冲突的故事并不能让人追捧,也不能成就一部引人入胜的迷你剧。文艺复兴以来,幸福一直是人们重点强调的生活目标,好好做人、争得
天堂的一席之地已经退居次位。世界各地的人——从美国到斯洛文尼亚——在被问到他们最渴望的东西时,他们都把幸福放在首位。可是,尽管这500年来我们一直盯着这个最高奖励,但是,总的来说,我们终归是错过了这个目标。在所有书店(我是说,所有幸存下来的实体书店。书店消失本身就是我们集体丧失幸福的标志)的自助类书籍区域里,放眼看去,大部分都是探索快乐或幸福议题的书籍——如何获得快乐或者幸福、快乐或幸福的价值所在及其能给人带来什么。不过,每个主题都各自为战。毫无疑问,出版快乐或幸福主题的书籍已经成了一个利润丰厚的利基市场。大众追逐幸福的风潮20 世纪,马丁·塞利格曼和他的同事们在墨西哥的海滩上开创了名为“积极心理学”的一个全新研究领域。这门学科旨在引导我们专注于生活中积极正确的一面,而不是盯着错误消极的一面。积极心理学研究积极的情绪、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社会环境,旨在让人生变得更加丰盛、健康和积极向上。这个思路是充分利用你的优点,而不是强调你的弱点或过往所受的伤害。(为了过上一种卓有成效的、充实的生活,你可以做一个在线“真实幸福度”测试。)塞利格曼认为,你幸福与否取决于你本质上是谁、你的自觉行动和你所处的环境。泰勒·本·沙哈尔的《积极心理学》课程一直是哈佛大学最受追捧的课程,看样子,它今后也将保持这种态势(有可能是因为选这门课很容易得“A”吗?)。显然,聪颖的脑子和风华正茂的年华也不能保证人一定会幸福。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进一步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她将幸福的决定因素一一分解并画出了一张饼状图。在这张图中,她指出,幸福50%是由遗传决定的(这是至为关键的因素),40%取决于你的行为,10%取决于外部环境(所在国家或文化区域、人口情况、性别、种族、个人经历和其他生活状况变量,如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和收入水平等)。最近的研究表明:幸福的遗传决定性占比(例如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与身体健康程度)在32%~36% 之间。一个全基因组分析发现:与主观幸福感(如满足感)相关的有2 个遗传变量;而另一个研究报告显示,除此之外,至少有20 个变量。所有这些现状说明,我们不会很快从基因工程方面破解幸福的谜题。至于“你的幸福10% 取决于你所处的环境”这个论点,考虑到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并且我们不时被“拥有×× 才幸福”的广告狂轰滥炸的现状,它很难被论证。市面上的大众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可以这么理解,那是因为人们想要知道如何变得更幸福。这类书籍无一例外地都将幸福视为一种现象,而且大多数将快乐与幸福混为一谈。除非你能分辨出这两种情绪,否则你无法认识到这两种情绪中哪一种才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你也无法理解问题出在哪里,更不用说为自己或家人解决问题了。
认知混乱的根源
如果你用谷歌搜索“幸福”(happiness),你会得到如下解释:“快乐”“愉悦”“兴奋”“极乐”“满足”“喜悦”“享受”“满意”“满足感”“幸福”(pleasure, joy, exhilaration, bliss, contentedness, delight, enjoyment, satisfaction,
contentment, felicity)。请注意:在这个定义中,快乐与幸福的概念被混为一谈了。不管怎么说,我们先来看看:这个谜之难题到底始自何方?是谁最早将快乐与幸福混为一谈的?政府和企业又是如何利用这种混乱达到自己目的的?(见第13 章和第14 章)我将很快解释一下词语是怎样被人利用进而发挥作用的。(肮脏的手段!)亚里士多德提出:“追求幸福和避免痛苦是人生第一要义;因为如此行事,我们才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接着就是18 世纪的政治哲学家兼经济学家杰里米·边沁的理论。边沁好奇心重,富有探索精神,醉心于“将个体的情感体验量化并予以科学的解释”这一设想——其实现手段是编制一张《幸福统计分析表》,而且他有一股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儿。他可以被称作“功利主义的教父”。“功利主义”这个词是约翰·穆勒在19 世纪创造出来的,用来指代“人生在世,享乐第一”这种一味追求世俗快乐的处世哲学。边沁认为,每个人都应该郑重地对待他人的福祉,无人我之别。但是,边沁的论述将亚里士多德的格调拉低了:“人类生来就逃脱不了痛苦和快乐这两个至高无上主人的统治,这恰好就是事实……利益、优势、快乐、美好或幸福,所有这些归根到底就是一回事。”根据边沁的说法,任何能最大限度减少痛苦并将快乐最大化的东西,从本质上来讲,都增进了幸福。进入神经科学时代后,从边沁的视角来看,任何能刺激多巴胺或阿片类物质分泌并起作用的东西(见第3 章),都算得上可以带来幸福的东西。甚至有学者也混淆了快乐和幸福的概念。例如,《斯坦福大学哲学百科全书》指出,幸福有两个独立的“解释”:(1)享乐主义(将快乐最大化),(2)生活满意理论;并将它们置于同等地位。难道我听错了吗?从什么时候开始,享乐主义竟然能与幸福相提并论?亚里士多德的棺材板都快压不住了!既然你们已经了解了这些词的历史,那么,它们是如何被混淆的?甚至连大众心理学家和谷歌也无法分辨其差异。现在让我说说,我是如何定义它们的,因为我有脑科学依据。在本书接下来的内容中,“快乐”(pleasure)——这个词源自法语“plaisir”,意为“使人愉悦”——被定义为人的欲望得到满足或得到奖赏时的感受。这个定义的关键内涵是:(1)它是即时产生的;(2)它能带来一定的兴奋或乐趣;(3)它取决于环境。与之相反的是,幸福(happiness)被定义为亚里士多德阐述的“eudemonia”这个概念,即“满足”“康乐”“健康幸福”,或者如《前言》中引用的叶芝的用词“成长”——身体和(或)精神上的成长。这个定义的关键内涵在于:(1)它关乎现世的生活而不是来世;(2)它更为关注的并不是人生中的大起大落;(3)它与外在环境无关。因此,它传达的信息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幸福,幸福并不仅仅是那些有钱有势人的专利。
理清思路
在神经生物学里,产生快乐和幸福的这两个相似但又相互冲突的方面相互作用,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筑起一个支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自我价值和我们内心的道德标准就在这里找到了平衡(见第10 章)。现今,我们集体的心智在词源层面上对“奖赏”和“满足感”不加区分,并且没有意识到:在生物化学层面将这两个概念张冠李戴将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有一点很明确:长此以往,后果很严重。本书想要说明的问题不外乎就是这一点。长期过度地奖赏导致的最终结果是成瘾和抑郁,而这两种人生境况是幸福最大的敌人。这种概念混淆也掩盖了当今最成功的营销策略的根本(见第13 章)。在过去的40 多年里,这是美国企业最见不得光的阴谋:它们绑架了美国人的心灵。纽约城市学院的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弗罗伊登伯格为其中最野蛮发展的六大行业生造了一个新词——“企业- 消费复合体”。这六个行业包括向我们兜售各式“寻欢作乐”的商品(烟草、酒精和加工食品)和容易导致不良行为的商品(枪支、汽车和提神物质)的行业。还应加上消费电子行业,它变本加厉地利用了我们的神经生物特征,并将产品一股脑都精心包装成麦迪逊大道 上那些奢侈品的范儿。于是乎,那些公司赚了个盆满钵满。你们源源不断地为这些公司做贡献,成就了它们令人咋舌、无与伦比的利润业绩。事实上,它们的赚钱门道还在不断精进:随着对奖赏的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更精确地把握了其活动规律,神经营销的新技术正在主导整个营销市场。那些贴着价格标签的东西,只要宣称能给人带来幸福,它们的销量
几乎都能节节攀升,并且那些公司从中尝到了巨大的甜头,而我们的幸福时光却已随风而逝。美国已经不复是那个人人满怀抱负、一心想要建功立业的“山上之城”2。现如今,美国社会已经沦落到成瘾和抑郁的双重可悲境地,而这一切都源于我们错将快乐当成了幸福。因为快乐变得廉价了。
第2 章
净在错误的地方寻找爱
你可能会暗自揣测:这个家伙到底哪儿来的自信,竟然认为自己知道我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我自个儿的想法和情感,尽在我自个儿的掌控之中。确实,你掌控着自己的思想——那是你的想法,而且仅属你个人所有。但是,你,还有这个地球上其他所有的个体,你们各自情绪产生的过程以及体验这些情绪的过程,遵循的全都是同一套模式。你所感受到的奖赏和满足感,只不过是你体内神经化学反应的结果罢了。在治疗肥胖儿童之前,我曾经接受过16 年以上的神经科学专业训练,其中有6 年时间在纽约的洛克菲勒大学解剖和研究老鼠的大脑,剩下的10来年时间则待在麦迪逊威斯康星大学和孟菲斯的田纳西大学的实验室里——在培养皿里培养神经元。拜实验室里的那段岁月所赐,我对激素和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有了独特的看法。拿一个神经元过来,在它上面滴一种激素(雌二醇、睾丸激素或皮质醇),然后观察这个神经元是否有异常表现。我在培养皿中观察到的变化与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此时此刻大脑中正在发生的变化是一样的。你的大脑不外乎是神经细胞之间的一堆连接,包括间隙连接、树突棘、轴突分支和突触。其中一部分连接是由于受到当下的刺激而形成的。然而,大脑内有很多连接都是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大脑内的这些连接引发了攻击、隐忍不发、母性行为、性取向和性别认同这些行为。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同性恋和变性青年很难从人群中一眼就识别出来的原因就在于此。人们连自身的性取向都无法辨识,更不用说“表现出来”了。他们的性取向是自身神经连接的结果,这是他们出生之前就已经注定的命数。但是,这种情况基于同一个原则:生物化学反应驱动人类行为。因为生物化学反应总是最先发生。身为科学家,我既不看行为,也不看情绪。在我眼里,只有神经通路和生物化学反应。这本书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你们也能看见它们。你看到的是学生的成绩下降了,而我看到的则是脑部线粒体不给力;你看到的是糖尿病大肆泛滥,而我看到的则是脂肪在肝脏和肌肉里堆积导致了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你看到的是药物滥用,而我看到的则是突触前转运蛋白和突触后受体减少;你看到的是青少年沉迷于苹果手机,而我看到的则是他们的前额皮质功能失调——该区域负责保持人的注意力;你看到的是经济停滞不前和社会大众感受不到幸福,而我看到的则是边缘系统受损——那是大脑的一个原始结构,也是神经输入与输出的部位,它掌管着人类的快乐、兴奋、沮丧和无助等一切情绪。
你看到的是结果,而我看到了原因。如果舍本逐末,只盯着结果去治疗,那就注定无功而返,毕竟马已脱缰,一切都已为时过晚。再说,只处理表现出来的问题不过是在隔靴搔痒,因为导致问题的原因还没有被触及。要妥善解决问题,就必须先了解症结之所在。这就像要处置阁楼上的黄蜂,一只一只地扑杀黄蜂与干脆端掉黄蜂的老巢,哪个更奏效?你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而这就需要先补课。我们先来上一堂非常简短的(这个我可以保证)神经科学课。
媒体评论
神经科学家、内分泌学家鲁斯蒂格博士告诫我们:追求奖赏远不如找到满足感有意义。他撰写了一本极具煽动力和说服力的著作,呼吁人们放弃追求包裹糖衣的有毒幸福。
——亚当?格兰特,沃顿商学院组织心理学教授、“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位管理思想家”之一、《重新思考》《另一种选择》作者
我们的健康、抵抗力和身体的日常运行能力都被挟持了,皆因大企业的无限逐利倾向。鲁斯蒂格医生在本书中探讨了我们的生存本能如何被某些行业操纵,迫使我们以损害自己心智、生存能力的代价做选择、做决定。但更重要的是,本书雄辩地揭示了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影响,重新走上健康之路。
——戴维?珀尔马特,医学博士,执业神经科医生,美国营养学会成员、《谷物大脑》作者
快乐不等于幸福!人们沉迷于不健康食物、手机等就说明了这一点。在本书中,鲁斯蒂格医生揭开了快乐与幸福的科学面纱,解释了近40年以来成瘾、抑郁和疾病高发的真正原因。好消息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好吧,也许没那么简单。放下手机,早点睡觉,你会更快乐,更长寿!
——阿丽安娜?赫芬顿,《赫芬顿邮报》联合创始人、《睡眠革命》作者
罗伯特?鲁斯蒂格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悖论之一:我们拥有人类史上最多的快乐源泉,但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快乐、生病、破产,这是为什么?鲁斯蒂格巧妙地将神经科学、历史、经济学等知识融会贯通,解释了我们无法获得真正幸福的原因是大企业对有害快乐的过度兜售,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逃出快乐陷阱的路线图。
——莎朗?贝格利,《纽约时报》畅销书《大脑的情感生活》合著者
鲁斯蒂格博士审视了我们的疾病文化,它是工业制造的迷雾,我们竭尽全力去应对,但它还是让我们感受到压力、孤单、上瘾和抑郁。在本书中,鲁斯蒂格博士以令人愉悦、富有洞察力和幽默的方式,基于心灵、大脑和爱的科学赋予我们力量。你可以追求裹着“幸福”糖衣的快乐,也可以阅读这本书。
——艾丽莎?伊帕尔,《纽约时报》畅销书《端粒效应》合著者
书籍介绍
“抑郁”和“上瘾”是被操控的!本书基于神经心理学,详细讲解人类大脑中奖赏通路和满足通路的运行机制。奖赏通路由多巴胺驱动,多巴胺告诉大脑,我很快乐,还想要更多,然而,促使多巴胺释放的物质和行为都会导致上瘾;满足通路由血清素驱动,血清素告诉大脑,我不需要更多了,然而,血清素不足会导致抑郁。人类进入工业社会,随着神经营销的出现,企业已经成功地将我们束缚在无尽的渴望和消费的循环之中,无法逃脱。刺激多巴胺产生的行业日益强大,糖、毒品、短视频、色情等带来了即时的快乐,也让人滑向上瘾的深渊,最终导致成瘾、焦虑、抑郁及慢性疾病的流行。本书告诉我们如何做才能逃脱欲望和消费的无尽轮回,过上满足而幸福的生活。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5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引人入胜(584+)
- 无广告(154+)
- 博大精深(459+)
- mobi(536+)
- 内容完整(97+)
- 傻瓜式服务(554+)
- 章节完整(591+)
- 四星好评(665+)
- 差评(675+)
- 种类多(207+)
- 情节曲折(488+)
- 好评多(323+)
- 速度慢(109+)
下载评价
- 网友 郗***兰: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居***南: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相***儿: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汪***豪: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马***偲: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丁***菱: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师***怡: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国***芳:
五星好评
- 网友 谢***灵: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田***珊: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瞿***香: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利***巧: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权***波: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石***烟: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龚***湄:
差评,居然要收费!!!
喜欢"一切都是心智操控(如何明智决定,逃出抑郁或上瘾的陷阱)"的人也看了
抱补子外篇校笺 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增广贤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全书珍藏版全40册礼盒版7-15岁儿童科普百科全书wasistwas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CATIA V5R21完全自学手册(配全程视频教程)(含DVD光盘1张)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有效领导的七大视角 丹尼尔·哈卡维 中国科学技术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书籍】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旁观者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商标法原理与应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正版 365儿童百科系列 全套四册 8~15岁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春夏秋冬四本 亲子阅读 365个自然科学小故事小学生趣味科普读物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数字音频编辑Adobe Audition CS6实例教程(附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王文良 超级营销六脉神剑之老总如何管市场6DVD CD-ROM手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钢筋工/建筑工人安全操作基本知识读本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马里奥·博塔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思想品德下(教育科学版)2016春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礼记集解(精)全二册--中华国学文库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你就要很独特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小学数学公式定律手册1-6年级公式定律手册及考点知识点汇总思维逻辑训练一二三年级课外阅读书老师推荐三四年级课外阅读书老师推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清华现货B3】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真题详解+冲刺模考 张严心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鲁滨逊漂流记》伴读本/外教社经典伴读丛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没有家园的灵魂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上帝之眼II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6分